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北京:为什么打车这么难?解读司机账本

2012-08-10  来源:北京晨报
[字体: ]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自即日起至11月底将开展重点地区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查处包括出租车拒载、议价等各种违法违章和非法运营行为。市民经常遇到“打车难”,特别是在雨雪天和上下班高峰,更是“一车难求”。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供需矛盾,其实每个司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解读这本账,您或许就能明白为何遭到拒载和打车难。或许,只有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才能让这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拒载个案

    司机反方向驾车逼乘客下车

    7月10日晚6点,北京疾风骤雨,杨先生站在酒仙桥路边,准备打车去珠江帝景小区,半个小时过去了,一辆辆空驶的出租车从身旁飞驰而去,却无一停留。直到6点40分,一辆空车在他身旁停下来,杨先生如同见了救星般地钻进车。不过当他报出目的地后,对方一句“我身体不舒服,去不了”,让他心凉了一半。

    任凭杨先生磨破嘴皮子,车仍纹丝不动。“你不走就是拒载,我可以投诉你!”见对方强硬,杨先生也拉下脸。的哥嘴里开始骂骂咧咧,双方冲突骤然升级。杨先生回忆,就在这时,司机突然发动车辆,一打轮向着目的地反方向驶去,杨先生要求停车,对方毫不理会。就在出租车转弯减速时,杨先生打开车门试图下车。“谁知司机却不顾车门大开,加速往前狂奔了300米。”杨先生大声向街上人呼救,司机才停下车,可对方看起来很愤怒,“看样子要动手,手已伸到我衣领子地方了。”杨先生立刻举起手机,警告对方“你要敢动手,我就拍下来”,随即报警。

    民警赶到后,司机一再表示“身体不舒服,拉不了活”。最终在民警协助下,杨先生换乘另一辆车离开现场。事后杨先生向交通委投诉了这起拒载事件,“希望北京出租车远离拒载等不文明现象,让我们一同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

    “打车难”到底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310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7.4%的受访者曾遭遇“打车难”,其中54.2%的人“经常”遇到。40.6%的人坦言,“打车难”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66.6%的人认为遭遇“打车难”会对城市产生不良印象。受访者中,46.9%的人来自大城市,32.8%的人居住在中型城市,18.6%的人为小城市居民。

    诚然,调查结果不具有权威性,但却反映了部分现实。近日,北京晨报记者分多路在几个高峰时段亲身体验了一把打车难。

  ■记者体验

    早晚高峰:半小时打到车算幸运

    7月9日,周一,早高峰,卢沟桥晓月苑北侧丁字路口,十几辆出租车停在路边等活儿。记者上前和司机师傅攀谈,表示要去西六环的青龙湖公园。“我不去那边,您问问别人吧。”,回绝倒是干脆。此后记者连续询问多位的哥,均被婉言拒绝。“往那边跑,回来接不到活儿。”一位的哥道出其中缘由。

    与此同时,另一路记者在朝阳区北苑路尝试打车。过往出租车数量倒是不少,无奈均已载客,等待了半小时,未见一辆空驶而来的车辆。与记者一同打车的马女士表示,在没有急事的情况下,她多数情况会选择乘公交和地铁出行。“碰上急事才打车,可赶上早晚高峰,能在半小时之内打到车已很幸运了。”对于如何应对早高峰打车难,有人建议,想要打到车,必须提早出门。但不少人则认为,这样就失去了打车的意义。

    当晚6点半晚高峰,第三路记者在海淀区西三旗建材城西路体验“打车”,经过该地的正规出租车少得可怜,不时有黑车经过招揽生意。足足等待了50分钟后,记者才找到一辆正规出租车。

    火车站:排队俩小时没出南站

    以北京南站为代表的各个火车站,是北京令人头痛的打车“难点”。

    7月8日,晚11时半,北京南站东地下停车场出租车调度站内,等待打车的乘客排起长龙,队伍延伸300多米,而出租车到站数量却稀稀拉拉,排队候车的一位乘客抱怨道:“等半小时了,感觉队伍都没怎么挪动!”

    此时,几名拉黑活的男子在人群中走来走去,不停吆喝着:“打车去东三环,有走的吗?”记者上前跟其中一人搭话,说要去长虹桥,男子脱口而出“一百五!”记者说要考虑一下,男子立即劝道:“别等了,外面下大雨,再等就没车了,这么多人至少要等俩小时。”

    一旁几位乘客正商量拼车走,也有乘客准备出站到马路上碰碰运气,而更多人则选择继续排队等待。一位队尾乘客感慨说:“乘高铁到北京也才一个多小时,结果下车俩小时还没出火车站。”

    随后记者来到北京南站公交站,数十人挤在公交站台上,此时只有一趟开往北京站的203路夜班车还在运营。“先随便坐几站离开火车站,再想办法打车走吧。”一位乘客在等待了许久后无奈地表示。

 机场:怕被罚嫌麻烦司机不愿来

    7月6日,晚8点,T3航站楼,出租车等候区密密麻麻挤满了人,乘客站成四列纵队,排出50米远。机场工作人员反复提醒乘客:“还要30分钟才能打上车,大家可选择其他交通方式。”经常出差的李先生说:“在机场,一怕航班晚点,二怕打车,打车排队半小时是常事儿。”李先生的说法得到多位乘客认同:“都习惯了,着急也没用,等着吧。”

    一位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夜间进港航班集中,打车需求量大,而出租车进场数量不太稳定,“有时候乘客要等二三十分钟才能打上车,赶上天气不好,等候时间可能会更长。”

    晚10点,记者从机场打车到东五环平房桥附近,上车刚一说出目的地,的哥王师傅便嘟囔了一声:“真背!”追问原因,他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抱怨道:“我在这儿等了俩小时,拉你这个活儿也就六七十块钱,要是在城里,这俩小时我随便跑跑也能拉个一百多块啊!”不过他也承认,在机场趴活儿得靠运气,“有时候也能赶上好活,一趟就200多元。”

    王师傅透露,现在很多司机不喜欢到机场趴活,“一是等候时间太长,二是机场对出租车卫生要求高,卫生检查不合格还要被罚款,去之前得洗车擦车,忒麻烦。”

    电话约车:等了一个小时才约上

    解决“打车难”,民调中,40.8%的人建议规范和倡导电话约租车。这项被很多人推崇的约车方式又是否靠谱?

    7月6日,下午4点半,记者拨通96106出租车约车电话,表示打算从东五环去首都机场,工作人员称:“10分钟内会有司机与您联系,如果超过10分钟没人回复,那就是没车。”15分钟过去,记者并未接到任何出租车司机电话,之后再次拨打96106,工作人员透露:“平时约车成功率在80%,而晚高峰约车成功率不到50%。如果赶上雨雪天,成功率会更低。”下午5点,仍没有司机回应记者。记者再次尝试,30分钟后,终于有一位的哥打来电话,而此时,距离首次约车已过去整整一个小时。

    另外,37.5%的人认为,应倡导鼓励“分摊费用拼车”。其实,前段时间北京市管理部门曾推出鼓励市民合乘出租车的措施,合乘者可各付共同路段车费的60%,打印多份发票,但此举至今未受到市场的响应。“跟陌生人合乘还好说,关键是合乘可能会导致一人绕远或耽误时间。”一位网友的说法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

  ■的哥算账

    堵车能多挣钱 其实是个误解

    采访中,只要一提到高峰期打车难话题,的哥们也是一肚子苦水。

    “许多乘客都认为我们愿意堵车,甚至专选堵车地方走,认为这样能多挣钱,可实际真不是如此。”司机尤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堵车时,每公里油耗0.75元,而堵车情况下,每公里油耗则达1.1元。“如果开空调,每公里就得1.5元。”

    尤师傅坦言,拥堵严重时,师傅们的确不爱接活儿。“堵车10分钟,挣4元钱,其中3元还得给加油站送去。”堵车严重时,有些乘客会选择半路下车,“我们就只能眼巴巴地继续堵着。”对于乘客的这种做法,尤师傅显得有些无奈,“很多司机喜欢出夜车,和白天相比,晚上出车既省油又轻松。不晒、不堵、不缺活儿。”

    与其路上堵着 不如路边歇着

    很多人注意到,一到早晚高峰,很多司机宁愿停在路边,也不愿跑活,乘客对此颇为不满。其实,这也不能一味指责的哥,自负盈亏的他们,自己心中也有本账。

    新月出租公司的李师傅是双班司机,和搭档各开24小时,他以自己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双班司机实际每月工作15天,每月交给公司3200元份子钱,每天大约是213元:“一睁眼,车还没动,先欠公司两百多块。”

    “按一天跑18小时来计算,能拉700元的活,油钱大约200元,再除去份子钱,一天跑下来差不多净挣280元,一个月就是4300元左右。”李师傅把这笔账背得滚瓜烂熟,“这还没算交通违法、车辆修理和保养等可能产生的费用。”

    李师傅说,自己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在出租车司机中属中等水平。为了保证收入,他跟很多司机一样,一天要拼命跑活儿,“平时不堵车的情况下,一小时大约能拉40元,刨去10元钱的油,能挣30元。早晚高峰一堵车,一个小时最多拉30元,频繁刹车、起步,油钱至少也得15元,只能挣15元。”李师傅的账越算越精,“这笔账的哥都算得明白,差着一半呢,所以高峰时段的活儿谁都不愿拉,与其路上堵着,还不如路边歇着,养足了精神晚上多拉一会儿。”

 不能让赶着挂号的人打不到车

    “开了20年车,现在出租越来越难干了。”1992年入行,黄师傅已做了20年的哥。就在上个月,他辞去的哥工作,转投到一家外企公司开班车。

    黄师傅说,开出租时,他每天早上4点出车,“我属于早去早回型,早上出车可以拉拉那些赶着上班、赶着挂号的人,这些都是正经事,不应该让这些人打不到车。”但和很多的哥一样,晚高峰还没来临,他就早早找个地方歇脚了,几乎从不出车。“下了班的人还能有什么正事,无非是吃喝玩乐,我拉着他们走到哪儿堵到哪儿,费力不讨好,何苦呢。”黄师傅透露,目前晚高峰不出车的的哥占很大比例,究其原因,费油、汽车磨损、不赚钱都是重要原因。

    黄师傅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静安庄打车到长虹桥,全程不到3.5公里,不堵车时,开车10分钟就能到,车费13元左右。若赶在高峰期,需开半个小时,车费17元左右。时间上多了两倍,车费才多出个三四块钱。”此外,若按车辆正常行驶,一公里耗油7毛钱来算,这段路仅耗油2.45元,而在堵车的情况下,即便每5分钟加收1公里费用,“但相对于现在的高油价而言,加收的费用也不能弥补堵车耗费的油钱,况且堵车时车辆走走停停,对车辆的磨损也很大,司机开车也更加费心费力。”

    “其实如果能赚到钱,的哥何尝不愿在路上多跑跑呢。”黄师傅感叹。

    ■的哥建言

    高峰时段可以适度涨价吗?

    对于如何缓解打车难的现象,1999年入行的王师傅有着自己的想法。“其实可以尝试跟电价似的,高峰时段涨价,起步价和每公里的价格都做出适当上涨,过了高峰再恢复原价。既让需要的人打得起车,也让的哥们能心甘情愿地出车。”但对于涨价幅度等,他却表示一定要谨慎,“要是涨得太多,都选择坐地铁了,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

 ■专家看法

    郑也夫:

    设出租车待客点好处多

    “一个的哥曾对我说,‘我现在不扫活了,常常停在一个地方等乘客。扫活耗油、费力,赔不起’。”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郑也夫说,这些的哥趋利避害的策略值得管理者思考。

    郑也夫建议,在城市中设置无数个出租车待客点,或为旅馆门口,或为某空地,或为公交车站前几十米处,均设置明显标志。出租车不准空车行驶寻客。一个乘客下车后,的哥必须尽快就近在待客点停车排队。在这种规章下,乘客也将养成新的打车习惯。

    他认为,若实施这一制度,有若干好处。“其一,省油。其二,省路。不载客就不上路是大家的明智选择。其三,省力。的哥工时长,常疲劳驾驶,不许空车扫活,无形中上岗时间内增加了休息。”

    对于是否会增加乘客打车难度,郑也夫称:“对于乘客只有好处。”他分析道:“当这一制度被的哥们接受和遵守时,待客点比起流动出租车,给了乘客更浓缩和透明的信息。在街面上等车,你搞不清周边有无空车,会长时间撞运气。在待客点,你会更集中地获取空车信息,如果几分钟没车,可从速做其他选择。”

    郑也夫认为,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应该简单直接,政府管理与的哥面对面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现在有了多样化的电子手段,完全可以保证监督、联络、教育、奖惩。

    ■相关链接

    福州:拒载可罚款千元

    8月5日,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制订城区客运行业车辆不文明营运专项整治方案。出租车司机如有故意绕道、拒载、拼客的违章行为,按1000元处罚。

    日本:拒载属违法行为

    无论路程远近,出租车司机均不得拒绝搭载乘客,根据日本道路运输法规定,拒载属违法行为。为了尽量避免与乘客发生不快,在一些可能发生争议的计费环节,多由司机承担费用,如抵达目的地后计价器的费用刚好“跳字”,大多数司机都会主动提出按“跳字”前的数字收费。

    德国:电话叫车5分钟内赶到

    出租车普遍采用叫车系统,不论身处任何地方,电话叫车5分钟之内便有出租车赶来。这种点到点的运载服务更加精准,既节约了司机在路上空驶的时间和能源成本,也免去了乘客在路上拦车被拒载的可能。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