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本市沙化土地面积5年减少37.2万亩

2016-06-19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昨天(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十二五”以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百万亩造林、播草盖沙等工程的不断推进,本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2万亩,历史上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已彻底得到治理。

        本市的风沙危害区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延庆康庄地区和昌平南口地区,总面积247.5万亩,治理前景观环境差,风沙活动频繁,当地百姓总结为“无风一片沙,有风地搬家,每当风沙起,处处毁庄稼。”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本市通过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农田林网、重点风沙危害区绿化造林等工程,大规模防沙治沙,成效明显。进入新世纪,根据生态建设需要,又陆续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播草盖沙、平原百万亩造林三大重点生态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于2000年启动,10余年间累计实施造林、 营林690万亩,构建了首都北部抵御风沙的第一道防线。目前,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已在昌平、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房山、大兴等8个区全面 展开,截至2015年,已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0.2万亩。

        2002年起,北京开始实施播草盖沙工程,通过栽种北京本地植物品种 或引进沙生、抗旱灌木及草本植物,对重点风沙源地区的裸露沙荒地、卵石滩地、沙坑地等进行绿色覆盖,形成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下层草本的立体防沙固沙体 系。近5年来,工程实施面积近9万亩,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顺义、平谷、延庆、昌平、房山、通州等各区,在植物选择上,除了沿用传统的品种二月兰、板蓝 根、菊类植物等外,还引进了金冠花、射干、荆芥、芍药等新品种,不仅实现了抑沙止尘作用,还展现了多层次、多色彩的景观效果,美化了区域环境。

        从2012年开始的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利用废弃砂石坑、荒滩荒地造林绿化,在五大风沙危害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营造具有防风固沙、景观游憩等多功能森林25.3万亩,使五大风沙危害区彻底得到治理。

        三项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首都环境质量,提升了生态服务功能,截 至“十二五”末,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林木绿化率达到5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平方米。五年来,全市沙化土地逐 年减少、沙化程度逐年降低,同时,沙尘天气从2000年左右的年均发生13次以上,减少到近两年的年均2到3次,风沙渐离北京城。

        “十三五”期间,本市将继续开展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实施荒山造林20万亩,实施封山育林100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100万亩,增强生态涵养功能。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