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三伏”共计40天

2016-06-22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夏至三庚数头伏”,21日,夏至。天文专家表示,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也是40天。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

  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当 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天数加起来就是三伏天的总天数。“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 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20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

  气象资料显示,伏天热与不热不是由持续时间长短而定,而是由大气环流背景,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和控制的时间等因素决定的。

  “入伏后由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大,人们会感到天气闷热难耐,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赵之珩说,“此时节,公众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