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的受访中国公司表示,它们的企业环境标准已经超出了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13%的公司呼吁实行更严格的规定。
●85%的公司认为,有必要对大公司执行更加严格的环境报告、透明度和监督方面的规定。只有2%的公司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另外13%的公司不置可否。
●85%的公司认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可以帮助中国和外国公司树立环保观念;96%的公司认为,时下十分流行的“循环经济”概念也具有这方面的作用。
“作为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宜家家居以前在俄罗斯等地区进口木材;我们建议他们到中国广东、江浙一代进行加工,剩下来的废料就在当地用来焚烧发电,而不再废弃。”“还有家乐福,他们的店内设置了环保提示牌,将其绿色采购原则写得明明白白,为家乐福在消费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彭磊用了两个合作伙伴的例子,将目前环保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摆在大家眼前。
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贸易和投资项目的成员,彭磊承认,中国经济增长的确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但是,与其抓住经济增长带来的威胁不放,不如创造机会,让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在解决自然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协力中,扮演起主要角色。
通过执行贸易和投资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探讨中国在国际环境议程之中如何扮演主要角色,也在探讨中国如何成为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领先出口国和投资国。显然,解决这个挑战,关键是要了解中国有哪些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能够协调处理好国内和国际的贸易与投资。
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建议:希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应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推动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和出口的基本框架的建立;有可持续产品和服务可供出口的公司,应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从部分领域开始着手制定出口战略;领先的中国公司,应有选择地执行一些能够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应用的具体项目,并向主要的利益相关人宣传项目的实施效果,同时要确保这些项目与公司的核心业务保持一致,避免将其办成慈善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同时建议:希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应利用一些重要论坛,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领域和方法。在中国,亚洲博鳌论坛、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展览会/中国经济峰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都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沟通和具体行动协调提供了机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开展专项活动,大力支持积极主动的公司,让其他公司不敢降低环保标准,防止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下降。政府部门应有具体行动,如设置奖励措施,包括物质奖励等。企业标准超过国家规定的公司,应得到相应的奖励;应披露一些基本的环保信息,所披露的信息最好要与国际标准(如全球报告标准)保持一致。现有法律必须得到遵守。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公司,应通过国家级的网站将他们公布出来。中国政府应鼓励中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此外,中国政府应探讨如何将相关的中国思想纳入法律框架中,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公司对外投资以及出口的增加,有必要将本土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应确保环境问题上的两极分化不再继续恶化下去。应该坚决制止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落后的公司,破坏整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必须对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定义加以界定,并进行推广。应将可持续发展投资与绿色GDP挂钩,可持续发展投资(绿色投资)是实现绿色GDP的一个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