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五”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区空气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建设生态市奠定良好基础。
济南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能耗高、污染重、工艺设备落后、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对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全市工业污染源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广使用低硫煤;对露天烧烤和沿街饮食摊点不合格炉具进行集中取缔整治。2004年全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九五”末下降13.5%、25.9%、49.1%、13.8%和98%,完成了总量控制计划。
济南市强化环境污染防治,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开展严查水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专项行动,对70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全市水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地表水部分水体水质有明显好转。2004年小清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年均值,分别比“九五”末下降44.44%和17.83%。同时加强辐射污染防治工作,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专门机构,实现全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建设日处理能力24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实现178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摸清全市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处置及利用现状,并对30家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重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95%,工业固体废物年排放量削减至0.02万吨;严格进口废物的预审,加强进口废物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过程的二次污染。
济南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2001~2004年累计环保投资113.4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6%,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完善。济南水质净化一、二厂总处理能力为42万立方/天,2004年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15%。济南无害化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22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53%。建设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8.64%。通过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原绿化、道路绿化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绿化工程,建立山区、平原、城镇等高标准的绿化体系,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0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1%、32.9%和8.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