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标志上有一朵仙人掌花,正如作家、摄影家兰德尔·亨德森指出,这朵花象征着“战胜巨大困难的勇气”。关于旱地的讨论常常使人想起荒无人烟的贫瘠沙漠和焦渴的土地。但是,我们应当想想亨德森的话:“沙漠为寻找美的人奉献了大自然中最珍稀的艺术品。”
旱地孕育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从众多鸟雀栖息的广袤草原,到盛产当地仙人掌的地中海景观,旱地为地球奉献了一篇华彩乐章。以南非的开普植物王国为例,这里的面积还不到非洲大陆的0.5%,但这里生长的植物群落却占整个非洲的近20%。
旱地生物多样性之美,还体现在旱地生物对于当地社区的重要性。在大部分国土属于旱地的塞内加尔,农村家庭有一半的收入源自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非木材森林。旱地生物多样性往往可以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资源,人类正是依靠这些资源获取食物和住所,维持生计。实际上,旱地生物多样性协助人们维护着全球耕地的44%。此外,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还为呵护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药品。在美国,有1/3的植物提取药品源自旱地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认识到旱地的价值,并于第五次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旱地和半湿润地生物多样性工作方案。从那时以来,我们在保护这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保护区内的草地和草原食草动物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
遗憾的是,在保护区范围之外尚未出现这种积极的发展趋势,有2300多种已知的旱地物种仍然面临威胁,或濒临灭绝。为适应干旱的环境,旱地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完成了很多独特的变化,但气候变化的影响对于所有旱地生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饱受干旱和荒漠化之苦的10亿人口而言,适应气候变化事关生死存亡。加快执行“里约三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互助性工作方案,将消除荒漠化根源,减轻因旱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不断加剧的饥荒和疾病风险。
达成《生物多样性公约》的3项目标,对于实现到2015年将世界贫困率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而言至关重要。在2005年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旱地被确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10个最贫困的国家中,有8个国家的大部分国土均为旱地。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护旱地的生态健康,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责任通过“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和旱地的生物多样性。
基于同样的理由,2006年被命名为国际荒漠化年,本年度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庆祝主题为“实现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保护旱地生物多样性”。还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在巴西库里提巴市举行的第八次缔约方大会上,122位出席会议的部长和代表团团长均表示将团结一致,通过庆祝国际荒漠年来支持受影响国家及其人民。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长期的共同生态命运将我们这些国家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再次重申我们的承诺。
我请大家积极支持开展具体行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旱地及半湿润地的生物多样性。只有团结起来,勇敢、坚定地采取行动,我们才能实现关于旱地和半湿润地的2010年目标,才能拯救地球生物。
(此文为作者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