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悉尼宣言》设定中长期减排目标中国政府首提务实合作建议
9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
以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为首要议题的此次APEC会议,引起了国际舆论高度关注,而中国政府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更是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
中国减排“森林方案”获广泛国际支持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本次会议最突出的议题,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受到高度关注。在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4项主张,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介绍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和确定的目标。
杨洁篪指出,这是继今年6月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后,胡锦涛主席再次在多边场合深入、系统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
杨洁篪说,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重申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所做承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纳入中国关于森林恢复与管理网络的倡议。国际媒体广泛报道胡锦涛主席的发言,称中方的倡议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具有实质意义的新思路。这表明,中国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和建议为亚太各经济体接受和赞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真诚努力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评论指出,国际社会要求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在自身具有优势的造林领域摆出积极姿态,目标是在就减排“义务化”进行的斗争中先发制人。评论认为,中国此次独自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案是十分罕见的。
评论还指出,在本月底即将展开的有关《后京都议定书》框架协议的讨论中,目前不负有减排义务的排放大国中国的态度将成为焦点,此次提出的“森林方案”很有可能影响未来谈判的走向。
《悉尼宣言》凸显亚太国家积极行动
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在会议通过并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悉尼宣言》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宣言是一个里程碑,因为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污染者第一次承诺要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他说:“因此,在人们朝着达成一个切合实际的、可行的国际协议的目标艰难前行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悉尼宣言》指出,APEC各成员领导人认为,经济增长、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相互关联,是亚太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致力于确保本地区的能源供应,同时积极应对环境挑战。我们重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所做的承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需要反映各成员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反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行动能力的差异。宣言提出努力实现一个意向性的亚太地区长期能效目标,即到2030年将亚太地区能源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至少降低25%;决定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加强森林领域能力建设和信息交流。APEC各成员领导人重申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可持续地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共同努力。
APEC领导人希望到2030年,GDP每增长1%,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被控制在0.75%。
美国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康诺顿说,宣言确认了布什政府长期以来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拒绝强制减排目标,赞同推动技术进步的自愿行动,承认温室气体从增长到削减的转变需要时间。
支持者认为宣言在棘手的气候变化问题上创造了共识,并将给此后在华盛顿、纽约和巴厘举行的有关替代《京都议定书》的一系列会议带来动力。《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
设定强制目标之争预示气候谈判艰难前景
然而,一些批评者嘲笑设定“自愿目标”的想法,部分APEC发展中国家也认为《悉尼宣言》不过是对联合国寻求一个后京都协议的努力的转移。
但霍华德坚持认为,《悉尼宣言》是这一进程的一部分。“指望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就会有一个强制减排目标的承诺是不现实的。这份宣言所表明的是对这样一个事实的承认:不同的经济体有不同需求和不同的能力,”他说。
《悉尼宣言》被看作是一个APEC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一个妥协。APEC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宣言呼吁设定一个全球目标以防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