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消费税调整再引关注 节能减排成为车企社会责任

2008-09-18  来源:新浪
[字体: ]

  看完奥运,人们将注意力收回到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现一个已经不是新闻的新闻——新的汽车消费税已经开始实施了,各级别排量车型的消费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如果说前些年“节能减排”还是一个汽车行业偶尔提到的时髦 “新词儿”,那么近两年“节能减排”的“上镜率”则越来越不容忽视:“消费税”、“油价上涨”、“新能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等等,都从另外一个角度显示了国家贯彻 

 

  落实节能减排的决心和力度。而作为推动汽车行业发展进步的一分子,每一个汽车企业都有责任扛起“节能减排”的担子。

 

  “眼光”决定发展

 

  这是国家自2006年4月1日以来第二次调整汽车消费税税率,目的是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消费,而这一政策对油耗大户汽车行业来说影响尤为深远。

 

  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倡导绿色GDP的今天,节能环保、降耗减排已成为市场的一个投资方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都有了新的举措。但是,那些早准备、早动手的企业,则可以称得上是有着战略眼光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在近两年的“两会”上,呼吁节能减排,支持汽车绿色消费,鼓励生产节能、环保、安全小排量的声音多次出现在汽车界两会代表的提案议案中。目前,一汽、上汽、东风、吉利、比亚迪、长安、奇瑞等企业都在加紧研发,有的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华晨汽车自2005年初就进入了国家“十一五”863课题项目,以中华尊驰1.8T轿车为基本型进行开发。

 

  “心脏”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实施,其影响也将逐渐展现出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对此,汽车企业开始积极行动,有的主攻小排量车型的技术升级,有的开始尝试新型能源的替代车型,有的则把着眼点放在了新型涡轮发动机的研发上。有业内人士提出,事实上,节能减排最主要的工作要体现在发动机,也就是汽车的“心脏”上。

 

  但是,由于一些厂家的动力来源于国外,仍没有掌握升级的技术;一些企业的产品线混乱,发动机种类多也成为其升级的难点。另外,技术升级也直接造成成本的上升。很多汽车厂家在政府发布的排放达标期限内没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而被迫退出了市场。总的来说,油耗及排放法规的提升是对企业的一个巨大挑战。

 

  “涡轮增压”等新技术成趋势

 

  前面提到涡轮增压发动机,我想多说两句,也许有些人并不十分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涡轮增压又称废气涡轮增压,它利用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压力推动涡轮,再由涡轮带动压气机提高进气压力和充气效率。同排量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后,可提高功率30%至一倍,且在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林林总总的“节油”队列中显得颇为抢眼,受到了奔驰、沃尔沃、大众等部分高档车汽车厂商以及国产合资品牌高档轿车的青睐。

 

  目前,国内能掌握涡轮增加技术的厂商寥寥无几,华晨汽车是其中一家。中华1.8T搭载的华晨1.8T发动机,其气门驱动机构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双顶置凸轮轴、单缸4气门的布置形式,配以涡轮增压及中冷技术,有效的提高充气效率和排气效率,功率提升30%—100%,所用的电控多点顺序燃油喷射技术及高能量点火系统,油耗和排放都降低了约30%以上。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

 

  “节能减排”不会立竿见影

 

  当然,节能减排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也不是单单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就万事大吉,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多的努力才能体现出来。

 

  汽车减排是发动机、后处理装置、燃油技术三者的联动。为满足北京实施的国Ⅳ排放法规要求,一汽、上汽、东风、吉利、比亚迪、长安、奇瑞、华晨等汽车企业已开始着手国Ⅳ排放技术的开发工作。据了解,今年年初,华晨17款车型达到了国Ⅳ排放标准,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中达标国Ⅳ标准最多的企业。

 

  应该说,在节能减排方面,很多汽车企业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可以看到,这不仅使得汽车企业能够不断的健康发展和开拓,也体现了勇于他们承担社会责任感的精神。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