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生物多样性廊道计划靖西跨境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南宁市举行,来自越南、中国大陆、香港、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有关官员、专家出席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的目标是以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子项目(GMSCEP&BCI)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将要开展的项目第一阶段活动为框架,各相关方就在靖西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扶贫、公共卫生和教育等保护与发展活动交流意见和信息。对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内容提出建议,明确各方在此区域开展活动的现状、目标、计划和可利用的资源,就今后信息交流、行动协调和成果共享达成一致意见,以形成覆盖生物多样性保护、扶贫、公共卫生和教育的全方位保护格局,探索促进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新模式。
据了解,随着2006年广西靖西县重新发现东部黑冠长臂猿,靖西县成为广受国内外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中国的环保、林业、扶贫、医疗等部门以及众多国际国内非政府机构都在这一区域开展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社区发展相关的活动,更多的保护与发展活动计划正在拟订之中。
同时,由于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行动协调、成果共享机制,保护和发展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007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作为广西的代表加入了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生物多样性廊道计划的实施。这一项目旨在通过加强联系、提高竞争力和强化区域归属感,促进各国有效管理环境、发展经济,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项目计划2009~2011年间在广西靖西县与接壤的越南高平县之间建设跨境生物多样性廊道,以促进这一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