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海水变酸威胁海洋生物圈

2009-06-09  来源:青年参考
[字体: ]
今年第二轮联合国气候变化条约谈判于6月1日至12日在德国波恩举行。来自182个国家的代表首次根据一项谈判草案,在今后两周里进行艰难谈判。目前70位专家督促各国代表在讨论新的联合国气候协定时,更多地考虑海洋面临的危险,因为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变酸,正在威胁一切海洋生物。

  路透社6月1日报道说,科研人员当天表示,一旦海水的化学平衡被打破,几千年内将很难逆转,而由此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更久。专家称,气候变化将扰乱海洋化学平衡,很多海洋生物如珊瑚和贝类等生长骨骼、贝壳等坚硬部位的“原材料”将受破坏。有预测称,到2060年,80%的北极圈海水酸度将对蛤蜊构成腐蚀性,而蛤蜊对食物链至关重要。另外,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目前的387ppm(百万分率)上升到550ppm,那么珊瑚礁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溶解。

  旨在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阶段减排任务将在2012年到期。各国商定要在今年12月于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上,就下一阶段世界温室气体减排签订新的条约。在这次波恩会议以及其后的几轮谈判中,各方将争取在今年12月底于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上,就一项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达成共识。除了政府代表之外,来自世界各国商界、环保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共4000多人,参加了在波恩开始的第二轮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目前提出的谈判草案,包含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基本诉求。

  世界银行在5月27日的报告中称,尽管全球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放缓,但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扩大了一倍。世行称,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规模扩大至1260亿美元,大大高于2007年的630亿美元,较2005年更是增加了近11倍。

  此前,在5月26日于巴黎举行的为期两天的主要经济体气候会议上,包括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日本在内的17个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部长们探讨了各国减排任务,为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做准备。他们担心,各国如果不积极行动,可能会出现更多旱涝灾害、疾病及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与会国家所排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

  尽管德国认为各国气候谈判进展有限,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努力还是赢得了赞许。德国环境部长加布里尔表示,中国在这方面“非常进步”,自华盛顿会议以来一直保持着前进步伐。法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长也对媒体表示:“中国非常积极。中国现在正在推行有关项目,限制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而大概2020年或2025年其排放量才会达到峰值。”

  在12月哥本哈根会议之前,8月将在波恩举行一次非正式磋商。除此之外,9月和11月将在泰国曼谷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分别举行两次谈判会议。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