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今开幕 全球目光投向哥本哈根

2009-12-18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会展中心布置的“联合国气候墙”。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贝拉会展中心,截至12月5日,已有超过3.4万名来自各国政府代表团、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机构的代表,其中媒体记者申请者超过5000人。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张大爷告诉记者,社区不久前举行了“一元换购节能灯”活动。由于有政府的补贴,一元钱就能买到一只节能灯!张大爷在活动开始第一天就赶去换购了5只。


  今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很多人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大会召开之际,各国民众以不同方式表达各自的气候关切,其核心的焦点还是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

  生存之忧

  呼声高涨

  “对于曼谷和周边其他各府来说,气候变化已经变成了关乎生存的问题。”

  “对于曼谷和周边其他各府来说,气候变化不仅是个环保议题,而是已经变成了关乎生存的问题,”亚洲理工学院讲师苏塔博士如此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曼谷市面对泰国湾,平均海拔高度只有0.4米,随着温室气体增多导致的全球变暖,泰国湾的海平面正以每年3毫米的速度上升。专家测算,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曼谷70%的面积将成水城。在曼谷市一个叫沙梅今的临海小村落,村民为了躲避不断上涨的海水被迫一次次搬家,该村人口在过去20年间减少了30%。泰国学者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强烈呼吁哥本哈根大会达成一个可行方案,以拯救受到威胁的沿海地区。

  巴西人热衷参与哥本哈根大会。据悉,该国参会人数多达700多人,其中120人为政府和国会代表,其余500多人都是自愿自费参加的民间社会团体代表。巴西记者诺瓦伊斯表示,尽管人们对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果仍然心存忧虑,但是仍然有很多理由足以让人们期待着各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大会的关键时刻,促成会议取得积极的具体成果。

  5日,英国伦敦举行了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气候游行”,数以千计的民众当日中午从美国驻英使馆附近的格罗斯威纳广场出发,向英国政府所在地进发,最后以“人浪的方式”围聚在英国议会威斯敏斯特大厦。组织游行的负责人辛哈说,我们就是呼吁布朗首相力促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功,要让发达国家以后10年内至少减排40%,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

  万般之本

  发展为先

  “人们关心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但更要关注这个地区居民的生存和就业。”

  在印度,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55%,其碳排放量也占总排放量的约60%。然而,印度城市缺电现象仍然突出,在新德里等大城市,电力缺口很大。为了实现减排的同时又能保证电力供应,印度政府很早就决定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

  不过,多年从事新能源推广的一家民间机构负责人阿尼尔·加戈告诉记者,尽管政府大力推广,但成效不大,因为“资金支持是主要问题,同时发达国家此前承诺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的进展不大”。加戈表示,希望该问题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砍伐和焚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该国总排放量的70%。巴西政府11月公布2020年将温室气体减排36.1%至38.9%的自愿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将每年亚马孙毁林面积减少80%。这些措施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拥护,但也引起一些担心。

  亚马孙国立研究所所长路易斯说:“在亚马孙地区生活的巴西人有2500万,人们关心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但更要关注这个地区居民的生存和就业。”巴西农业联合会主席卡蒂亚认为,减少毁林和恢复林地需要巴西付出4000亿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0.584美元)的巨大代价。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国际部主任马尔科斯·辛特拉表示:“我们发展中国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