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2011“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周在地坛公园上演

2011-09-23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图为灯光作品《光线的力量》。    

    夜色渐深,地坛公园西门内,几只馋嘴的小猫蹲守在红墙下焦急地逡巡。吊它们胃口的,是墙上几尾悠然游动的鱼。虽然近在眼前,这鱼却怎么也抓不到。原来,它们只是灯光制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名曰《池塘》。昨晚,作为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板块的重要活动,2011“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周在地坛公园上演。30组各具特色的灯光艺术作品,使得秋夜的皇家园林仿佛也产生了“光合作用”,令每一位游走其中的观众都感受到温暖和生机。

    顺着地坛公园的红墙向北,青砖地面上13个巨大夜光杯一般的灯光装置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这组作品被命名为《光线的力量》,出自德国AS&P上海分公司设计总监杨海的创意。“小时候住过的地方,街道总是弯弯曲曲,别有意趣。现在广场多了,高楼大厦多了,却没了个性。我希望借助作品,让钢筋水泥包围下的人们,找回和自然的关系。”杨海说。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那么耀眼,在树林中隐藏的《茧》就显得格外神秘。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何崴从批发市场上买来便宜的遮光网和2.5万根塑料绑扎带,编制出一个长6米,高3米的巨大蚕茧挂在树上。当人们走近它,蚕茧内部红色的“心脏”会慌张地加快跳动。何崴解释说:“茧,是一种不确定。它将要变成什么,我们不知道,又期待,又慌张。未知,是人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事物,也成就了很多艺术作品。”

    虽然这些灯光作品的艺术性远远大于实用性,但昨晚慕名而来的千余位参观者对此非常认可。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光环境研究所集体创作的《鄱阳之舟》旁边,一位年轻的爸爸告诉上幼儿园的孩子,地球越来越缺水,如果不珍惜水,以后就会像这样,船不是在水里而是在岸上,鱼不是游在水里与船相伴,而是游在船舱里,无处可去。还有一位老大爷,带着孙子穿梭在草地上的一片《记忆花朵》里,不时蹲下来让孙儿看,花朵其实是用废旧光盘做的。“看看,很多扔掉不用的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啊。”

    据悉,“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周将持续到28日。除了灯光秀,还有当代艺术展、创意集市、低碳汽车创意秀等丰富活动供市民参与。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