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为北京第三十五中特色班的学生讲解纳米技术。
特色班学生认真聆听专家级讲座。
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师生模拟钱学森5年回国路。
特色班的同学们通过辩论方式提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中学生参与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它,就发生在北京。
最近,北京第三十五中学高二学生宋芃就参加了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一个科研项目——智能交通环境控制。这个项目要研制一种微缩智能车,当遇到红灯时可以自动刹车。宋芃能参加这样的研究性学习,都是因为有了高中特色实验班。
今年9月,经市教委批准,本市新开设了9个高中特色实验班,这其中有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北京宏志中学“中医药实验班”等等,加上去年开设的6个,全市高中特色实验班的总数已达到15个。
这些实验班跟以前的文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有何不同?进入这样的实验班是不是就踏上了通往大学的捷径?没有接触过实验班的人们难免一头雾水。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特色:配备“特供”课程
“同学们,谁知道地球的三极?”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步入讲台。
“什么?三极?只听说有南极和北极啊!”中科院礼堂里,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听下去才明白,原来青藏高原已被确认为地球的第三极。
本以为中科院专家上课一定高深难懂,没想到这么通俗易懂、生动幽默,而且主题还特抓人。
“《2012》电影大家都看过吧,那你们觉得2012年是地球末日吗?”高登义问。
“是!”“不是!”学生们议论纷纷。
“电影里说,2012年冬至这一天,太阳黑子会大爆发并产生大量的中微子,中微子首次和其他粒子发生反应产生的高能量能把地球毁灭。但实际上,中微子在粒子中大量存在,并不会与其他粒子发生反应。而且,经我们测算,太阳风暴应该在2013年爆发。”高登义微微一笑:“所以同学们,没必要杞人忧天,好好学科学吧!”
礼堂里,时而传来惊讶声,时而传来欢笑声,气氛十分热烈。临了儿,高登义还拿出两张亲自拍摄的极光照片奖励答对问题的学生,让没抢到答题机会的同学眼热得不行。
每周五下午,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学生都会有这么特殊的一课。而且,这课有说地理的,说物理的,说化学的……讲课的内容可丰富呢!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介绍,该校去年与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学技术协会签订“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协议,依托中科院强大的教育资源,设计了特色课程,将学校科技教育与同步进入中科院实验室结合起来。
按照计划,高一学年主要是基础课程单元,由科学家讲解各科技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高二、高三学年主要是课题研究单元,由中科院各国家实验室提供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确定科学志向。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每名学生将独立设计、实施、完成一个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课题。
像北京第三十五中学一样,北京十二中也为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打造了“特供”课程。
“如果你是当年的钱学森,你会选择回国吗?”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原来,这是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学生在开“钱学森精神”主题班会。
“这个班每周二下午都要开展特色活动。”北京十二中副校长王自勇说。 “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特色必修课程,包括航天发展史、钱学森精神与思想、航天概论等。未来三年,学生们将在院士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航天器创意设计”、“载荷搭载方案设计”、“人造天体观测”、“航天虚拟仿真实验”和“生命科学实验”等五个高水平研究性学习项目。
任务:主业仍是高考
高中特色实验班是个新事物,在实验班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生不过才上高二。今年中考前,开设高中特色实验班的学校花了很大力气力图让学生和家长熟悉。不过,后者的疑虑仍然还有不少。
一位家长说,这两年开设的实验班名字都挺新鲜,像“中医药实验班”、“生命科学实验班”等等。“不知道这些实验班会由什么样的老师来教,课程会不会与高考脱节?”
难怪家长和学生有这种迷茫。记者了解到,部分学校特色实验班的招生标准确实与众不同。
以北京四中道元班为例。这个实验班对学生的要求是:对某一领域具有浓厚的兴趣,有扎实的基础和超越同龄人的学习潜力,而且在这一领域有超常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超乎寻常的内在学习动力。学生报名后,北京四中要对其进行面试,内容包括兴趣倾向测试、专业潜力测试、心理学测试等。而且,道元班的培养方式采用弹性学制,最长可延至5年。有人形容:“班上的学生也许并不适合高考,却可以走向世界。”
面对这种比较超前的教育理念,一些家长和学生却含糊了。家长冯先生告诉记者,刚听说四中有个道元班时他非常感兴趣,但细琢磨却担心,孩子只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度研究能被大学录取吗?
受这种思想影响,很多学生打了“退堂鼓”,最终没有报考道元班。
“那时候,我们对特色实验班并不了解,很担心这是一种完全脱离高考的素质教育,而且,孩子每周要花半天时间上特色课会不会耽误正常课程?”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老师华国强说,表面上看,学校额外拿出了半天时间,实际上,半天时间并不影响其他课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副校长于冬云也说,“科学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本身自学能力很强,普通班学生1小时才能学会的知识,也许他们20分钟就能明白,所以特色课对他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是锦上添花。
而且,开设实践也证明,高中特色实验班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设置特色课程的,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完成高中学习的基本任务,其主业仍是高考。
模式:牵手高校院所
据了解,虽然今年市教委只新批准了9个高中特色实验班,但申报的学校却多达39所。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校申办特色实验班?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的回答铿锵有力:“中国科学界泰斗钱学森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曾发自肺腑地问‘中国为何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开设高中特色实验班,就是要求解‘钱学森之问’。”
早在2008年,本市就提出进行高中特色建设,为的是改变“千校一面”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去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今年出台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学校深化高中课程教材改革,加强研究性、实践性教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同时,还要探索高中和大学的合作途径,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试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有了政策的鼎力支持,中学纷纷“牵手”高校和科研院所。
北京宏志中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了全国首个“中医药实验班”。这个班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知识概论》四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的基础课程。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可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史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和中医药大学药材种植基地等场所参加体验活动。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则作为学生导师,指导“中医药实验班”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北京一六六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组建了“生命科学实验班”。学校从北京师范大学聘请了18位教授作学生导师,专门指导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开设了“科学创新实验班”,引进剑桥大学国际技能拓展课程,还与中科院院士张景中先生合作开设选修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招生:有兴趣可破格
虽然高中特色实验班办了只有一年多,目前还看不出培养效果,但令记者意外的是,随机采访的10余名实验班学生都很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爸是中医,可能受他的影响,我从小也对中医感兴趣。”北京宏志中学“中医药实验班”学生王博文说。鼻梁上厚厚的眼镜片遮不住她双眸中的沉稳:“即使考不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将来也会选择与中医有关的学校。”
像王博文这样愿意“子承父业”的还有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学生李天翼。他父母的工作与航天事业有关,而他自己最喜欢飞机、火箭什么的,刚上高一的他已经在盘算将来考航天专业。
还有更多的学生是凭着兴趣去的。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张梦伊说,凡是跟科技沾边的事物她都喜欢。“进了实验班,我不但可以听科学家讲课,还能进高端实验室亲手做实验。”
据了解,大部分高中特色实验班并非提前招生,而是统招的,不过,在分班前学校会征求学生意愿。对于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学校给予了极大的尊重,甚至可以降低门槛破格录取。
记者注意到,北京宏志中学“中医药实验班”学生的中考成绩差距很大,高的有530分的,低的有480分的。对此,校长熊劲这样解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中医药究竟有没有兴趣才是我们最看重的。虽然班里有个别学生分数低些,只要他们有兴趣学,就不违背我们的初衷。”
“特色实验班发出了一个信号,今后,本市高中将由原来的按分数分层录取转变为按特色分类录取。”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李奕透露。
出路:参加自主招生
高中特色实验班的出现,打破了教育“同质化”格局,为教育生态注入了新活力,探索出一条与高校接轨之路。
目前,北京宏志中学已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中医药实验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被推荐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测试,测试合格者给予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招生认定资格,并按照当年自主招生政策予以录取。
北京十二中也正在努力实现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航天专业很强的一流大学沟通,拓宽学生参与这些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渠道。
实际上,开设特色实验班的学校不仅仅满足于对接高校的自主招生,归根到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像北京一六六中学副校长翟莉梅说的那样:“在实验班的学习经历,将教会学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目前,高中特色实验班的建设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经费支持,正在酝酿的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把特色实验班定位为学校特色发展的起步,而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学合作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静说,由于现有高中很少涉及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学校不得不为大一新生专门开设中国古代哲学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为他们补上这一课,这使学生原本不富余的在校学习时间变得非常紧张。“如果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阴阳五行等基础知识,进入大学后便可直接进入专业学习,也容易入门。不以职业教育的方式把大学基础知识渗透到中学,学生毕业后的出口可能会更宽。”
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教部部长季慧也认为,与中学合作后,初步实现了科技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有机融合,在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最重要的是,促使学校转变了应试教育的观念,更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按照特色班现在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全市300所高中将出现一批特色实验班,学校将以特色实验班为基础,打造惠及本校全体学生的学校特色。”李奕说。
对话
选项越多越好
记者:高中特色实验班该不该与高考挂钩?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北京教育资源丰富,高中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多样化办学,搭建了一个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的平台,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特色实验班可以与高校有一定的衔接,但将来的发展方向不能太过功利,特别是不能以升学为目的,过多地与高考挂钩。
记者:从教育的本质来看,高中特色实验班的受众是否过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不能筛选学生。正在进行的高中课改已经设置了大量的选修课,如果真想把高中办出特色,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在选修课程多样化方面下足工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王海燕:现有的高中特色实验班大部分面向科技等高端领域,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触及,更多的普通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未受到关注,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归根到底,拔尖的创新人才不是设计出来的,高中特色实验班只是提供了一块土壤,至于这块土壤中究竟能不能培育出好苗子,还要看综合条件。
去年开设的高中特色实验班
1)北京四中“道元实验班”
2)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理科实验班”
3)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
4)北京十一学校“科学实验班”
5)北京一零一中“人文实验班”
6)北京市第十七中学“传媒特色实验班”
今年开设的高中特色实验班
1)北京宏志中学“中医药实验班”
2)北京一六六中学“生命科学实验班”
3)北师大附属中学“钱学森班”
4)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
5)北京八中“科技综合素质实验班”
6)首师大附中“创新教育实验班”
7)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科学创新实验班”
8)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
9)丰台二中“人文实验班”
校长心声
办特色班有三难
“当特色班教育‘第一个吃螃蟹的’可不容易。”一所开设特色实验班的中学校长说,目前办特色班有三难。
一难,难在学生家长很纠结。特色实验班的学生在科研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虽然锻炼了意志、培养了能力,但是高考制度不改的话,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得过高考关。家长们担心,孩子过多地参与特色活动会影响成绩、吃大亏。
二难,难在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还不成系统。目前,教育界内部尚未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中学在现有教学改革中只能做“加法”,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高校的自主招生目前也停留在“小高考”阶段,并不是完全以学生能力、潜质来选择学生。应该为特色班的出路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适应创新人才持续深造的条件。
三难,难在配套环境不足。如今,部分开设特色班的中学校长深感经费压力。尽管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对于特色实验班有一定的经费扶持,但中学还是面临聘请专家和引进设备等额外经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