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清华大学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2012-01-10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清华大学近年来坚持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并重,出台一系列制度与举措,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舞台。

    30岁的颜宁2007年从美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成为医学院教授。此后4年里,她作为独立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或被接受了9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等多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还有一项研究成果入选《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这样的成绩连颜宁自己都很惊讶,她说:“如果我在国外以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时间做研究,不会这么高产。这些成果的背后有来自清华为培养人才奠定的各项基础和推动力。专心学术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要做到专心致志需要两个前提:良好的硬件支持和优越的科研软环境。”

    颜宁是清华大学“221计划”中“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这一计划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设施等条件,让她能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

    据了解,2007年底,清华大学为落实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内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学术团队中的中青年领军人才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海外杰出教授、副教授的引进力度,实施包括“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和“杰出教授引进支持计划”在内的“221计划”,其目标是到2020年争取达到引进杰出的海外教授、副教授200名,支持校内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200名,支持优秀学术团队中的中青年领军人才100名。

    对列入计划的人选,清华大学实行“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对特殊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协议工资制,对进入“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同时,在科研经费和设备、研究生名额等资源分配上向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截至2011年,计划已引进海外教授、副教授约60名,支持了校内基础研究青年人才和中青年领军人才共55人。

    清华大学把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重要任务,给他们自由空间和舞台开创事业。学校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先后设立“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骨干人才支持基金”等,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效果评估,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同时,学校加强指导,注意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锻炼成长;学校还单独设正高级择优岗位,为特殊人才预留渠道,促使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近年来,清华大学成长出一大批中青年领军人才。2005年以来,薛其坤、张希、孟安明、王光谦、程京、李亚栋均在40多岁时当选院士。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张作义,获国际互联网最高奖“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吴建平,两次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的康克军,获国家教学名师奖的袁驷、吴庆余、李艳梅、孙宏斌等,都是中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