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北京:“两会”话题转变 首都发展转型

2012-01-13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隆冬时节,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却充满春意。以前备受关注的GDP增速不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控制PM2.5,如何继续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如何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如何更好缓解交通拥堵,如何提高百姓收入……话题冷热的转变,体现的是首都发展正出现意味深长的转型。

  提高发展质量 不以速度论英雄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1年北京GDP增速8%以上。这个增速低于北京“十一五”年均11%以上的增速,也低于绝大多数兄弟省份。

    2011年,首钢石景山老厂区彻底告别炉火钢花,全市钢铁行业生产规模大幅收缩;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同比少增61.7万辆,机动车销售量下降44.3%;北京在全国率先作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稳中有降”的承诺,全市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下降11.3%,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左右。

    “这三个方面的主动调整,将北京GDP增速整体拉低大约2个百分点。年初政府设定全年经济增速8%的预期目标时,已经预留了经济调整的回旋空间,经济平稳增长符合调控预期。”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如此评价。

    虽然GDP减速,但2011年北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6.3亿元,增长2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以上和7.5%以上;内需拉动更加协调,需求结构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7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全面下降。

    北京市主要领导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北京付出了一些代价,牺牲了一些增长速度,但得到了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力度加大、能源消耗下降的成果,以短期降低速度的代价,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这个代价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转换发展动力 创新驱动见真功

    以中关村为龙头打造国家创新中心,是北京“十二五”重大目标。2011年,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建设人才特区,重点实施6大建设工程和股权激励等10项具体扶持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962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到23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总数达202家,中关村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1/3左右;示范区企业预计全年实现总收入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00家;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超过750亿元,同比增长近20%;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及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增长20%以上,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研究制定了《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加强文化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体系。成立五大文化联盟,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扎实推进。开展网络实名制试点,开通“北京微博发布厅”,制定实施微博客发展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重点文化功能区加快建设。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世界漫画大会等一批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全年预计超过9000亿元,增长超过20%,领跑首都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源自北京对发展模式的深刻总结。

    北京“十一五”飞速发展,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北京人均土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5%的煤炭、64%的电力、55%的成品油靠从外埠调入,靠消耗资源能源大举投入上项目、靠高价卖地增收、靠高房价和多卖房增税、靠多卖汽车拉动消费,这种粗放式增长已难以为继。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磊表示,北京跨越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绿色发展新模式。

    “十二五”良好开局使北京市上下进一步形成共识: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转型,使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更好体现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及正在形成的国家创新中心的首都功能定位,提高“四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增强发展包容性 改善民生是根本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要切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安排,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郭金龙说,2011年,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特别是物价高位运行的困难情况下,北京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北京着力稳物价、增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预计2011年全年同比上涨5.6%,全年投入交通、油、电、气、粮等各项惠民补贴213.6亿元;市级财政投入293.2亿元,为群众办的30件重要实事全面落实;市级财政投入316.4亿元用于教育、卫生改革发展;注入100亿元财政资金成立了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新建收购各类保障房23万套、竣工10万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11年两次提高标准,最低工资提高20.8%,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61.9%,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提高10%以上;向退休人员、征地超转人员和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累计投入财政和社保资金60多亿元、惠及310多万城乡居民。

    回首2011年,郭金龙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既是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一场严峻考验,“我们认准了方向,就要坚定信心,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推动首都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