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首都应建全球中药研发中心

2012-03-06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北京的中药素有“国药”、“京药”之称,可中药产业在产值收入、利润增速等方面却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没有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农工党中央建议,在首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应把建设全球中药研发中心作为其组成部分,加快构筑中药技术研发平台,完善中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首都中药发展。

    北京的中药其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以同仁堂集团为核心的集销售、科研、生产、医疗为一体的大型传统龙头制药企业,又有以天惠药业为代表的京产特色药材种植企业和饮片加工、天然产物提取企业,还有一大批国家级中药研究机构如中医科学院等,同时,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民营中药企业也在首都落户扎根。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领域,首都中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10年首都中药产值超过80亿元。2011年上半年,中药行业同比增长速度约为21%。

    但是,首都中药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几方面的桎梏。首先是中药现代科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在目前仍以药材为核心建立的质量控制保障体系中,尽管拥有以同仁堂为代表的传统优质企业,但受中药资源匮乏、原材料价格限制等因素影响,造成中医临床实际需要和工业产品的不协调,“有名医无好药”。同时,由于中央和北京市科研主管单位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北京中药产业在产值、利润增速等方面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于首都中药产业化水平较高、科研基础较好等优势,农工党中央建议,在首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应把建设全球中药研发中心作为其组成部分。继续加大对中药研究的科研投入,鼓励化学、物理、信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进入中药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深化对中药治病机理和作用的研究,拓展研究的学科根基。集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建立中药重点实验室、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中药临床试验中心,逐步构筑起多领域、多层次的中药技术研发平台,最终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并着眼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大中药品种深度开发,研发出有充分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产品。

    链接

    中药“病了”该咋办

    最近,社会上用“中药‘有病了’”来形容中药的质量问题,一些人感叹:“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中药质量差根源在于中药材的生产(育种、栽培、产地加工等)和炮制(加工成中药饮片)过程以及包装、运输、仓储、销售过程的无序或者不规范。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对100种左右的常用重要中药材实行“注册许可制度”,设立中药栽培品准入程序或准入门槛。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国家应尽快出台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和饲养管理办法,加强对中药生产的管理,将重要中药材的管理从普通农产品的管理中剥离出来,建立中药材生产和中药饮片加工及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的“注册许可制度”。尤其是针对个人进行中药材栽培和中药饮片加工等生产行为,建立资质审查制度或登记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中药材的源头管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