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知名院士:缺乏原创致中国人未能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奖

2012-10-24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中国人距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

    缺乏原创和执着导致难获自然科学领域诺奖

    莫言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国人兴奋之余,也再度关注起中国人距离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还有多远。昨天,在主题为“诺贝尔奖的远与近”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国内知名院士专家一致认为,缺乏原创,是中国人尚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重要原因。

    在科学家们看来,中国人距离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其次是化学奖和生物学奖。近年来,我国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成果备受国际关注,此前也有国内外专家预测,2017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会首次捧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或化学奖的可能性最大。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指出,中国的物理和化学从近代引进之后,一直在发展和保持前进,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回国的那批留学生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积累。而生物学在1949年至1970年经历了全世界转型,这一时期我国没有或很少有留学生,人才出现断代。相比之下,我国的物理和化学研究更接近世界前沿。

    中科院院士郭光灿指出,最近十年,由于国家对物理领域投入的增加,我国科研实力大大提高。但我国原创性的东西还很少。“国外只要有人提出新的想法,我们很快就可以跟上并超越他们,但要做出领先的原创,我们还有一定距离。”在郭光灿看来,缺乏原创,就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的距离。

    饶毅认为,我国科学界尤其是生物学界“不认真、不执着”的学术风气也是中国人得诺奖的一大障碍。他指出,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诺奖获得者也都跟着别人走,但跟到一定程度就突然上了一个台阶。“我们连跟踪都没有恒心,往往是跟一下就跑了,再去跟别的,认真和执着都不够。”

    “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问题。”郭光灿称:“比如量子芯片这样的难题不容易出文章,没有文章怎么评职称?国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奖,年轻人没有文章什么奖都拿不到。”

    郭光灿表示,现在要更多地鼓励原创性科研成果,尤其需要一大批对科学有追求的年轻人,“他们本身非常乐于做科学研究,而不是考虑获奖。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参与这个领域,我认为诺贝尔奖早晚要到来”。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