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中国文化的腾飞时代即将到来”——首都文化界人士寄语十八大

2012-10-26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我相信,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中国文化的腾飞时代即将到来。”24日晚,话剧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任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任鸣告诉记者,2011年,北京人艺聘请莫言为剧院的荣誉编剧后,莫言创作了自己第一个大剧场话剧《我们的荆轲》。目前,剧本已正式出版,北京人艺正在加紧排练,话剧将于12月底正式上演。“我相信这部戏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10月20日,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的纪念大戏《甲子园》刚刚谢幕,这部戏汇集了人艺五代演员,朱琳、郑榕、蓝天野、朱旭等几位年过八旬的老艺术家重返舞台,一时成为首都文化圈的热点话题。参与执导的任鸣说,这部戏开演前数周,票房即告售罄,最后加演9场,26场演出总票房达826万元。“人们对戏剧如此高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任鸣说。

  “不论是莫言作品的脱销,还是人艺话剧的一票难求,都说明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日益凸显。我相信,十八大之后,中国文化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和腾飞时期。”任鸣说。

  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界的共识,不管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走出去,各个领域都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陈少峰认为,目前,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已经明确,今后的重点应该是继续推进、不断提升,更加重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质量和品质,培育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优秀文化品牌。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也认为,近几年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十八大之后,这一过程将进一步加速,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将进一步破除。他说,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2%,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驱动力。

  “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对社会发展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梅松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为老百姓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更加巨大。

  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也很关注文化与百姓、与生活的关系。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对十八大之后文化的期待,就是我们能够以文化自觉为起点,实现文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激活,让文化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变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我的理解中,文化的关键在一个‘化’字,要以文‘化’人,‘化’入我们的生活。”于丹认为,文化一方面要在研究上做得更深邃、更系统,另一方面要做好普及和推广。我希望我们的文化不要束之高阁,不要成为博物馆的文化、墙上的文化,仅仅成为文化遗产,而是要成为民生的文化、生活的文化、活着的文化,要从卷帙浩繁的古老文明里找到今天还能深入人心、给人力量的东西。

  于丹提出百姓文化生活需要“零门槛”。她说,要让文化以最低的成本化生为今天的生活方式,让普通大众以零门槛的方式接触文化,让文化变为每个中国人都有权利分享的宝库,给每个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不论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认为在十八大之后这两个方面都会提速。”曾获得2011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总经理张宇说,就文化而言,应该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就是说,一方面要把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展示给世界,同时要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

  张宇认为,文化大发展伴随着大开放,我们应该吸收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成熟的市场模式、运营经验,包括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人才。同时,我们要勇于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最好的一面。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为例,2011年,我们在全球五大洲370座城市演出,今年还要超过这个数字。“只要我们的作品达到足够的艺术水准,找到国际化的制作表述方式,就能够产生在全世界畅通无阻的文化产品。”张宇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