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驰配套产业园首个项目投产
世界五百强企业跑出“北京速度”
图为采埃孚的车桥生产车间。
近日,世界500强、全球顶尖汽车零配件厂商采埃孚为北京奔驰配套生产的第一架车桥下线,北京奔驰配套产业园首个项目投产。
就在同时,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产能提升35%的北京奔驰,一边开始将其汽车的底盘生产全部交给采埃孚汽车底盘系统(北京)公司生产,一边集中精力为即将投产的新发动机厂、研发中心做准备,在亦庄,以北京奔驰为中心的北京汽车产业园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争分夺秒也要来北京
“全世界配件厂商都在抢”
2012年2月28日,总投资2亿元的汽车配套工业园采埃孚车桥工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2013年2月18日,第一架由这家工厂生产的北京奔驰配套车桥下线。从工厂筹建到投产见效,用了几乎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在此前采埃孚遍布全球的200多个工厂的建设,平均都需要2年半的时间。
为什么能够用全球平均水平2倍以上的速度建出这个工厂?
“参与奔驰车桥的供应商竞标时,全球来了很多竞争者。奔驰当时给所有供应商留出的时间都很短,为了践行合同中承诺的工期,我们必须争分夺秒。”采埃孚北京总经理鲁本告诉记者,除了快速进入市场的竞争压力,他们能够这么快投产,得益于北京市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个部门以及合作单位的帮助。
1983年进入中国,沈阳、长春、上海……在中国,采埃孚已经有20个生产厂,占其全球产能的15%左右。来北京,是这个已经进入中国近30年的老牌外企的一次新突破。
“其实我们很清楚北京寸土寸金,人力、物价成本并不低,但是仍然被吸引过来,并驻扎在亦庄。”鲁本说,采埃孚如此坚定地来北京设厂有两个原因,一是北京奔驰产能迅速扩张为供应商带来的“钱景”,二是北京制造业尤其是南部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给采埃孚本身带来的“前景”,“北京是汽车制造的高地,在这里建厂,我们不得不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最自动化的生产系统,激励我们不断提高效率和产能。”
上下游比邻奔驰厂
6小时提前订货保证“零库存”
早上9点整,采埃孚北京亦庄工厂的生产负责人史春坡和同事们上岗了。传送带缓缓滚动,生产线上红红绿绿的指示灯闪起,不到3分钟,当天的第一架车桥下线。
这架车桥不会在采埃孚厂房里停留太久,因为它很快就要送去隔街的奔驰工厂,这是他们凌晨3点刚刚下单指定要求的型号。
“奔驰每天只需要提前6个小时下单,我们就能保证当天奔驰整装车间的车桥安装工位上准时出现他们需要的某个型号。”史春坡说。
“过量生产、场地、库存、过度加工、返工和报废、等待、运输”从办公区进入采埃孚北京工厂的通道里,一块展板上醒目地标出了这几个词语。“这是采埃孚最不能容忍的7种形式的浪费,也几乎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在设法避免的。”鲁本解释。
令他欣喜的是,在这座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厂里,与客户比邻而居,过量生产、库存、等待、运输的问题几乎都无须再担心。“从采埃孚到奔驰,步行最多需要10分钟,如果开车,不过是司机踩一脚油门的事。现在我们几乎不需要任何库存,物流损耗也极低。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客户这么近。”
世界顶尖车桥车间“能屈能伸”
5分钟实现产能伸缩
在3万平方米的车间里,每个工位旁堆放的螺丝、稳定杆等物料区前,都会有一个绿色或红色的按钮不时闪烁。
“谁前面的灯亮了,就代表谁在喊‘拿我吧拿我吧’。你看,现在左边这种稳定杆前的绿灯亮了,我就去这个灯指定的区域拿稳定杆,同时按下绿灯告知系统。要是另一盏灯亮,我就只能拿右边的稳定杆。”一位90后工人向记者饶有兴致地介绍。
原来,这是系统避免人工差错的一个智能设置。“北京亦庄的这家工厂是我们采埃孚在全世界最先进的车桥工厂。”
鲁本还向记者介绍了工厂“能伸能缩”的秘密。“前桥生产线由20多个工位组成,每个站位上的单位操作时间是110秒。我们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迅速实现工位的调整。比如把某几个站位合并或者变换位置。”鲁本介绍,一旦客户增加或者缩减订单,采埃孚最新上线的这套“柔性生产线”,能够在5分钟内实现传统方式一两周才能完成的产能调整任务。
目前,采埃孚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只用了不到二分之一,有一条前桥和一条后桥生产线。预计到2014年,工厂将有4条生产线投入生产,产值将达到50亿元。
在采埃孚之后,为北京奔驰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中都物流项目,为北京奔驰供应汽车空调的世界顶尖汽车系统及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集团项目,为北京奔驰提供汽车骨架、外形、电气、内饰、排气等配套服务的世界500强企业江森、北汽李尔、麦格纳等多个项目也将陆续建设投产。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还将有4到8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入驻,从而使北京奔驰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的入园企业达到20余家。
预计到“十二五”末,北京奔驰汽车产业链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