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人大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须精修20本经典著作

2013-06-16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历史哲学经典著作为主 不修满学分不能毕业

    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必须精读20本经典著作,完成读书报告并修满2分学分才能毕业。昨天(14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他们为本科生确定的培养路线图,该培养路线包括精实课程、国际研学、名师沙龙、拓展支持、全员导师、研究实践、双选认证和公益服务等八项制度。

    百本经典书目无文学类书籍

    这份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是人民大学历经16个月时间研究制定的,它压缩了必修课学分,但是学生的课程任务量增加,很多知识需要在课外补充完成。

    在培养路线中,读史读经典成为必修内容。据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介绍,通过向校内老师征集意见,最终开出一份经典书单,一共100本书,这些书没有文学类书籍,而是以历史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包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朱光潜的《美学简史》等,开出这份书单意在增加学生的历史纵深度,培养分析及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视角。

    人大计划在大一下学期到大二上学期,集中安排为期一年的读史读经典计划,结合必读书目开设经典阅读课程供学生选修,还将依托班级、社团等,深入开展“班级读书讨论会”、“读书沙龙”、“书评大赛”等课外阅读活动,并将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读书小组。学校将结合经典阅读课成绩、阅读任务完成情况、读书报告质量等指标,以一年为期,对学生读史读经典成果进行考核。

    各专业课预留15%名额供选修

    选修课的范围也向学生扩大。学校将实行双选认证制度,各院系的专业课程将预留15%的名额,向全校学生开放,供有需求的学生选修。学生所学课程既可以计入所在专业的选修课程学分,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折抵学生副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的学分。

    陈雨露表示,人大鼓励学生选择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而且跨度越大越好。放开选修之后,学生选修的课程可能集中于热门专业,比如经济、金融类课程,即使选修的人数再多,相关院系也不能拒绝学生。学校也将增加资源投入,比如利用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等。学生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获得学分,这样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将来换专业难题。

    据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大农村学生可以占到一半左右,而如今,农村学生仅为14%,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农村,不知道现今乡村的真实状况。为此人大除了推出“圆梦计划”每年固定招收五六十名农村学生外,还充分发展学生社会实践领域,每年开展“千人百村”社会调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调研,并撰写中国农村民生状况报告。

    研讨课帮新生适应大学节奏

    人大还将实施新生研讨课制度,将从1800位老师中选200位最好的老师,通过小班教学方式,为新生开展一个学期的新生研讨课程,大约15个人一个小班。该课程是1个学分的必修课程,老师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个是做人生引导,一个是做学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最重要的转换过程。

    此外,为了让学生有机会结识校内的名师大家,人大将组织全校的知名教师定期开学术沙龙,让学生与大师们分享学术研究成果和思想方法,学生可根据兴趣注册沙龙,累计参加16个学时并通过一定考核,可冲抵一个跨专业学习学分。

    为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培养,人大专门出台了配套的激励措施。今年,人大在教师职务评聘和岗位聘用中,引入教学准入制度,教师晋升首先要在教学上过关,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在职务晋升中会优先考虑,比如“十佳班主任”、“十大标兵”都会纳入到晋升的指标体系。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