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中国人的饭碗一定端在自己手里

2014-05-27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昨天,2014世界种子大会在丰台区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开幕。

   

    语速平缓、声调不高,短短15分钟的演讲,却让在场不同肤色的种业专家不由得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昨天下午,世界种子大会专家报 告会的最后一幕。人们在向演讲台上这位已略显佝偻的老人致敬,因为他精湛、尖端的技术,更因为他身上凝聚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就是84岁的中国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院士。

    报告会后,袁隆平院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三分地就能养活一个人

    亩产一千公斤的水稻;种三亩地打原先四亩地的粮食;三分地就能养活一个人,而且达到小康水平……听起来天方夜谭一般的奇迹,而今正成为现 实。袁院士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培育的第四期超级稻,今明两年内即可整体突破亩产一千公斤大关。就目前试点的情况看,全国26个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都达 到了上千公斤。

    “如果种三亩田能打下原先种四亩的粮食,那得相当于咱们国家多出了多少耕地啊?”袁老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告诉记者,2004年起,他们就开 始在一批中低产田中搞这种“种三产四”的试验。目前,凭借杂交水稻的高产,湖南1500万亩的试验田年产量已与2006年的2000万亩旗鼓相当。“这就 等于我们多出了500万亩宝贵的耕地啊。”老人动情地说。

    按照联合国的相关标准,一个人每年300公斤粮食是温饱水平,360公斤就是小康水平。袁老提出“三分地就能养活一个人”的目标。

    “我们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搞,三分地一年就能产360公斤粮食,相当于一天生产一公斤。”袁隆平说,去年在湖南的醴陵、石门两县,“三分 地就能养活一个人”的目标已经实现。老人还算了这样一笔账:湖南5700多万亩耕地,如果拿出1000万亩种这种高产的杂交水稻,其产量就能养活一半的湖 南人。

    “只要我们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只要我们坚持依靠科技,我们养活自己一点问题没有,中国人的饭碗一定端在自己手里。”说到动情处,袁隆平老人攥紧了拳头。

    美、印等七国种上中国水稻

    不仅捍卫着本国的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繁育的超级杂交稻正在一步步向海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饱含中国智慧的稻米。

    袁隆平告诉记者,前年杂交水稻海外的播种面积就已将近8000万亩。在美国、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这七国都有大面积 的中国杂交水稻种植。其中,美国种植的杂交稻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在越南,种植了将近1000万亩的杂交稻,原因是它亩产能达到420公斤,而当地 品种只有300公斤。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告诉记者,“如果全球22亿5千万亩稻田,一半种上杂交稻,那么就能多养活四到五亿人。”

    适当输出相对成熟品种

    “我们国内的优良品种应该更自由地走出国门,多与世界上的高水平籽种交流。”“有人担心,我们把自己的良种输出到国外被人学了去怎么办?”袁隆平笑说,大可不必担心,良种输出都是分批次进行,最尖端的成果肯定始终都会留在国内。

    以稻米为例,袁隆平说,去年先正达、孟山都等全球种业巨头汇聚菲律宾,各自拿出看家品种种植1000平方米,最后在产量上一较高低。结果, 排名前三的都是中国品种。“这说明,我们的水稻技术已经领先他国一大块,适当输出相对成熟的品种,根本不会影响我们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袁隆平还认为,这次国际种子大会在北京丰台召开,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北京有科研优势、资金优势、交流优势,在全国来讲建设种业之都当仁 不让。”袁隆平说,国内的种业企业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走出去跟国外企业过过招,锻炼、壮大自己,也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智慧。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