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京津冀产业大挪移 北京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

2014-08-15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

  制图:宋 嵩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三地带来巨大活力。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天津滨海新区欢乐的人们,北京科博会,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港。

  京津冀产业版图正在悄然重构——  编者的话:

  北京,不再摊大饼,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

  天津,协同上下功夫,错位上做文章,发力做实“北方经济中心”;

  河北,纵使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打响压减过剩产能攻坚战,渴盼借力京津绿色崛起……

  协同发展,产业一体化是实体内容与关键支撑。京津冀产业同构性、同质化严重,立足比较优势,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不是一项选择,而是一种刚需。

  协同发展,利益协调是本质。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整合京津冀产业发展,变“你有我有全都有”为“你好我好大家好”,并非易事。

  在舍与得、减与增、调与转的考量中,京津冀产业大挪移演绎的,不仅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成人之美的胸怀,更有打破利益藩篱的决绝。彰显的是责任,也是智慧。    

  北京 转什么留什么

  北京必须抉择。

  强大磁场,几乎囊括了一个“十全产业”,“高大”如金融街,“草根”如新发地,“挤挤”一堂。

  “北京地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要痛下决心,舍得放弃、舍得转移,坚决把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和功能疏解出去。

  腾笼换鸟重构产业,北京牵动世人目光。

  “肥肉”含嘴里,“鸡肋”吐出去?

  “北京怕污染,难道邯郸就不怕?”

  顶着小苏打龙头企业的光环,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几个月前搬到邯郸时的“礼遇”,多少有几分尴尬。

  “我们现在是‘零排放’。”凌云化工总经理李富来一脸委屈,“我们所有设备全新,工艺也大幅改进,属国际一流水平。”

  凌云化工算了笔环境账:搬迁后,原料来自临近企业的废气,等于每年为邯郸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

  疏导产业,北京市领导常讲两句话:要克服舍不得的思想,要有成人之美的胸怀。凌云的新生,是北京重构产业的生动注解——

  不许扔垃圾。对污染企业,北京态度鲜明:就地连根拔,“谁也不会把垃圾从家里扫到家门口,再恶心自己!”北京将在3年内就地淘汰1200家污染的企业,今年调整退出300家。

  不能甩包袱。一些很有生命力的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北京制造”的标志性企业,该疏解的疏解。继北汽搬迁至河北黄骅后,正在选址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也将“驶”出北京。

  产业只捡“菜心”,是画饼充饥?

  国棉二厂,这个位于朝阳区朝阳路上的老国企,承载了许多老北京的记忆。如今,地还是那块地,厂房还是那片厂房,集聚的却是17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年产值达200亿元。

  “以前咱们企业形势最好的时候,产值也没有超过6亿,利润不过两三千万。现在,一年的物业收入就有1.2亿!”北京国棉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蔺贵良说。

  北京不提经济中心,但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放弃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空间逼近极限。发展以研发转化、技术辐射为核心的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成为园区的新探索。“IBM为什么牛?不卖芯片卖专利,照样引领全球。”管委会主任梁胜说。

  “搞产业,要做菜心而不做白菜帮子!”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北京不仅不会退,还将全力进。

  转产业,就是一纸令下迁企业?

  “听说您这儿要搬迁了?”

  “5月份知道要搬到河北廊坊,好几宿都没睡着。”

  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熙来攘往,金开利德商城二楼一家摊位的女主人,却是一脸失落。

  在北京,“动批”似乎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业务辐射“三北”,压力却在首都——高峰15万的日均人流量,给附近交通、环境、治安、消防造成巨大压力。转移区域性批发市场,箭在弦上。

  转产业,政府绝不一轰了之。

  西城区与廊坊市已签署了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初步确定在永清县合作建设服装等现代物流园区。西城区副区长孙硕表示,将拿出建金融街的经验建好这个物流园区,让商户认可外迁的选择。

  发展去哪里,市场最清楚,政府多设路标作指引,少搞一纸令下的一刀切,已成为“北京共识”。

  北京市长王安顺说,我们制定并公布了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目录,实施更为严格的禁止性和限制性管理措施,堵住其在京发展的通道。

用水、用工、用能、用地、排放等标准更严了,产业发展门槛更高了;“人口降下来,发展搞上去,环境好起来”,发展导向、理念更新了,原来支持“引”的资源正研究如何配置到“输”上去。

 天津 破什么立什么

  天津必须找准位置。

  一条城际高铁,把京津两地拉进了半小时交通圈,打通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主轴。

  一段海岸线,串起了唐山、秦皇岛、黄骅和天津4个亿吨超级大港,隆起一条沿海产业带。

  既接又转,天津该争什么、不争什么?

  从大飞机到大港口,天津搞的是大产业,有的是大格局、大智慧。

  北方经济中心,只是自说自话?

  中超联赛,每当京津德比,都异常火爆。

  球场下,这两座世界上离得最近的国际大都市,似乎也总较着劲:都上汽车、都建空港、都搞金融……

  面对北京的虹吸效应,天津曾经历过沉寂。如今,伴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鼓点,坐拥毗邻北京,实体经济、港口、政策先行先试等优势,天津“二次崛起”的梦想,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

  8月6日,京津签署“1+5”合作协议。其中,在滨海新区“合作建设中国最大科技产业园”,备受关注。整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等政策优势,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示范园区。

  紧盯央企二级总部、大院大所、世界500强、国内知名民企,聚力权力减法,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天津发力,以新一轮的产业聚集打造新增长 极,期待北方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创新运营中心实至名归。今年上半年,北京企业在天津的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3.5%。

  “金融中心”,握手还是掰手腕?

  天津的“钱袋子”藏在哪儿?

  顺海河而下,河水蜿蜒流过于家堡,这个酷似“钱袋子”的U形半岛正在被天津打造为金融重镇,起步区明年可投入运营。

  有金融雄心,却绕不开现实困惑:北京近在咫尺,一山能容二虎吗?法人金融机构全国第一,北京金融实力远超同侪。

  金融中心的争与不争,就这样摆在京津双城面前。

  “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定位:打造京津第二金融街。”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头脑冷静:不争存量金融,瞄准的是创新性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里的增量业务。

  还没开街,聚集的金融机构已有不少:华夏人寿、天津农商行、中国金融租赁公司……

  跃升为中国金融租赁业的中心之一,融资租赁合同额占全国1/4;海损理算、征信评级、保理担保等航运金融、金融服务业更是在全国迈出第一步……追梦,天津步履坚定。

  “走了别人的路,让别人没路可走”?

  经济发展阶段相近,河北“吃不饱”,天津则似乎“没吃够”。

  天津、河北,都有一颗勃勃的“海洋之心”。640公里的海岸线,4个亿吨超级大港密集分布,津冀转身向海的发展热潮迭起,也引发产业同构化的忧虑。

  还记得曹妃甸人的自豪:“从没有自然条件如此优越的深水良港!”也难忘他们的渴盼:“应加快曹妃甸产业布局与京津协调发展!”从港口建设到临港产业布局,津冀可谓竞争大于合作。

  天津港、黄骅港的负责人坦陈,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四地产业合理布局,明确各港口定位,避免无序竞争。

  “我们愿意疏解一部分运力,与周边港口分工合作,互补共赢。”天津已与河北签署合作备忘录,天津港发展重点转向集装箱业务和邮轮经济,将散杂货业务向周边港口分流。

“在渤海湾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单独依靠任何一方都有难度。”专家认为,不是同邻居竞争,而是和邻居抱成团,离开了区域发展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你挤占了别人的发展机会,最后你的发展也要受影响、付出代价。” 

 河北 减什么补什么

  河北须保持发展定力。

  这是最艰难的时刻——

  压钢、压煤、压水泥、压玻璃,河北正在经历伤筋动骨调整的阵痛,重任压头,呼吸难免急促。

  上半年经济增长5.8%,仍处于多年来同期最低。如何避免“产能压下去、产业断崖来”?

  这是最振奋的时刻——

  7月31日,京冀签署7份文件,翻开区域协作历史新一页。

  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连用“三个最”,形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红利,“过去河北人自嘲‘大树底下不长草’,现在可以自豪地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借力京津,绿色崛起,河北需要谋定而后动。

  盯存量“淘宝”,远水能解近渴?

  河北赴京的“淘宝热”,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感受最为直接。

  各级干部不断造访,拜托最多的,是给他们多介绍些企业。张伯旭则多少有些为难:“市场说了算,就是国企也不是你说去就去。”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更多处于接受辐射和外溢的位置,是最大的受益者。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各地干部跑北京招商,勤了,急了。

  北京理解河北的难处。“调整产业、大气治理,河北付出了巨大努力。北京要趁着河北亟须接续产业,加快疏解。”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

  今年上半年,河北从北京引进资金1676亿元,占其全部引进资金的43%。

  热招商背后,也有冷思考。“其实北京的工业总量去年也就是3500多亿,即使全部给河北,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张贵认为,承接转移,盯存量,不如盯增量。

  首选并非必选,“蛙跳现象”咋破?

  中关村,中国硅谷。慕名而来的“淘宝”者一拨又一拨。有产业园区甚至派出工商注册人员常驻这里,提供异地注册服务。

  “坦率说,盯着现有企业挖,中关村也没什么可挖。”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记不清今年已接待多少拨客人。

  北京的科技与人才优势,是河北最可借重的资源。然而,中关村合作建立了60多个园区,大部分在长三角、珠三角。

  邻近为何不亲近,“蛙跳现象”如何破?河北各地在思索。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刚挂牌不久。看不见的变化静悄悄,“品牌换空间”、多方利益共享等有别于传统“飞地经济”的新型合作模式,突破了创新资源在两地间双向流动的壁垒。

  创新政策寻找利益共赢的合作点,将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渗透进来,成为河北吸引研发孵化“国家队”落户的一大法宝。

  一盘更大棋局正在布局——

  以曹妃甸、渤海新区为重点,主动承接京津重化工业转移;以临近主要交通干线的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承接京津高端产业制造环节与一般制造业整体转移;通过与京津共建新兴产业园区,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河北已确定40个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平台。

  “灯下”不再黑,坐等还是起行?

  从北京大兴跨过永定河就是河北固安。树阵叠翠,碧水漾波,“会呼吸的”工业园区,名不虚传。

  很难想象,不过十来年时间,这里的当家产业,就从钓具、肠衣、滤芯、塑料“四大金刚”,蜕变为以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五大高端集群”。

  固安走的决非寻常路。

  没有像样的工业园区,财政捉襟见肘,固安人却逆向思维,引入社会资本全面负责园区的投资开发运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与众不同的全新模式,使“天安门正南五十公里”那片曾经的洼地,正崛起为产城融合的高地。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行走在这片厚重的土地,感受到的是强烈的闯劲、韧劲。

  “钢都”迁安,市委书记李忠的执着,让我们印象深刻:别的地方千方百计赴京招商,迁安却气定神闲打造京津“后花园”。“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李忠说。

  绿色崛起,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超越弱者心态,多些市场思维、创新思维。恰如李忠所说:“我们可以站在风的肩膀上,但必须有一双鹰的翅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