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国际博物馆日:怎样“玩儿转”博物馆

2015-05-19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5月18日,又一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了。在很多民众心中,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这虽然有助于维护博物馆的“崇高”形象,但这“高冷”的气质,不免把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那要如何才能缩短我们与博物馆的距离感?

  图片来源:“每日故宫”APP

  1.提前上官网,官网是“神器”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而面对展馆里琳琅满目的展品,没有点思想准备真的是要眼花缭乱。提前上官网了解最有价值的展品和自己最感兴趣的展品的时代背景,制作工艺以及其背后的故事,能让人面对展品的时候,感受到那份亲切感。

A.分清楚常设展和特展

  16-18世纪波兰瓷器,从图案内容上可以看出是对中国古代瓷器临摹再创作。(国家博物馆“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展)

  常设展一般是博物馆的常规展览,例如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等,而特设展或称交流展、临时展多为与其他博物馆共同组 织的展览,例如国家博物馆的“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展,通过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品等门类的展品系统介绍了15-20世纪波兰艺术史。特展常常 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品也多为从其他博物馆借来的,因此更为难得。

B.查询讲解或专题讲堂时间

  国家博物馆“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展

  虽然很多博物馆都有租借自动讲解机或者微信“扫一扫”就能出现展品介绍,但能够听到讲解员亲自讲解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讲解员的讲解不但更详细更胜多,还能随时互动,如果好奇心强烈,也许还能问出展品背后更多的历史。

  遇到更有趣的讲解员,说不定还会按他自己的思路,改变参观顺序带你有主次详略地穿越一回历史。

  而专业性更强的讲堂,则能够带你更系统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一段历史或者一个人物。

  2.提前查阅书籍或者纪录片

  提前做功课,永远都不是浪费时间。套用大英博物馆的现任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的一句话,从物件中看历史的关键是:诗意的想象。当你了解过这段历史、这件器物的故事之后再站在展品的面前,诗(nao)意 (dong)想(da)象(kai)的你也许会觉得震撼、感慨、悲伤、或者仅仅觉得好玩,展品与你之间,无形中已有了联系。

3.记录下感兴趣的展品再查阅回顾

  玛雅时期“愤怒的小鸟”。(国家博物馆“玛雅:美的语言”展)

  看展览的过程中,当然会出现当初并未注意到但又让人热血沸腾的展品,在不能拍摄的前提下,默默记下展品的名字,之后找资料搜索详细信息会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与朋友分享,也许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认知。

  4.除了展览专著和画册 你还可以把“萌物”带走

  如果展览看得流连忘返,顺便逛一下富有创意和设计感的小纪念品也别有一番乐趣,装备上一本“大部头”还是冰箱贴全随你心情。

  5.关注微博微信下载APP 博物馆就在身边

  人离开了博物馆,不代表心也要离开。很多博物馆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在手机上关注下载,把博物馆里奇葩有趣严肃搞怪的“好东西”统统收进来。

当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不然博物馆就真的被“玩儿坏”了:

  1.不要使用闪光灯

  有的展览是不允许拍照的,即使可以拍照的展览,一般也是不可以使用闪光灯。强光会对绘画、丝绸、字画、壁画等展品带来不可弥补的损伤。小编曾亲眼看到闪光灯“嘭”的一下,展板上的甲骨文字就瞬间消失了。

  2.不要使用自拍杆

  很多博物馆都将最近风靡的自拍杆拉入了黑名单。想象一下展品密集的展厅里晃晃悠悠一根自拍杆……

  3.不带食物和饮料 避免大声喧哗

想想这穿越感,还不快行动起来,带上这份攻略,去离你最近的博物馆,来一场行走在博物馆里的“探险”。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