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北京团代表:弘扬科学精神才能厚植创新沃土

2016-03-1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 ]

弘扬科学精神才能厚植创新沃土

    北京团代表:科技创新与做好每件平凡小事一样,要踏踏实实、持之以恒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这一内容让北京团科技界的 人大代表们兴奋不已。他们纷纷表示,强化科技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必须在全社会培养起科学精神。

    为真求实,科学精神为依托

    “弘扬科学精神,才能塑造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方新说,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核心是要有新技术作为新的动力。

    “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应该是为真求实,因为科学本身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的每一个结果都是可实验、可检验、可重复的。同时,科学精神也是批判的、进取的,常问为什么的。”方新说。

    方新说,“十三五”期间的2019年,我们将迎来五四运动100年。五四运动倡导科学、民主,但百年来我们讲科学知识多,讲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不够,需要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精神。

    方新的观点得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张大勇的大力赞同。他说,谈到科学,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科学知识。实际上,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更重要。

    “相比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难普及得多。知识可以教授,但精神是一种传承。”张大勇说。

    张大勇说,历史上,科学在我国是一种薄弱的存在,直到五四运动“赛先生”作为舶来品走入国人眼中,科学精神才被唤起。

    “在我眼中,科学精神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理性逻辑、实事求是。简单来说,就是逻辑+实证。”张大勇说,这种精神,不只是科学家该有,普通人也是一样的。因为,这种对“真”的追求,是人心底最朴素的存在。

    突破陈规,关注行业新进展

    “当有一天,创新像衣食住行一样,成了人的必需需求,那么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就形成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邓中翰说。

    “传统教育强调中庸和一致,小孩子考试只要考会的范围之内的知识就可以了,这就抑制了科技创新的原始劲头。”邓中翰说,培养科技创新,必须要敢于突破陈规,探索眼界范围以外的世界。

    1987年,25岁的巨晓林走出陕西农村,成为中铁电气化局一名普通的接触网工人。如今,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近三十年来,他设计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98项,创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

    “如果不能时时了解行业的最新进展,学习最新技术,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巨晓林说,一线工人最了解技术更新在操作层面的需要,拥有创新的动力和环境。因此,一线技术工人更需要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近年来,我作为人大代表,有意识地收集企业青年职工的想法。”巨晓林发现,企业青年技术工人最希望在企业长期、稳定工作。但铁路行业技术更新快,不少技术工人因为知识更新慢或者学习动力不足,跟不上技术变化。

    “一些技校为了确保学生就业,让学生同时学习多门课程。比如铁路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同时学习电力、变电、信号等多个专业,导致课程都不能学精。”巨晓林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将这个岗位相关的技术搞明白、能上手,就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机会。

    越挫越勇,敢面对“创新泡沫”

    “如果说科技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那么科技创新就是非常艰苦的。很多时候,吃了很多苦,可能都没什么成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小珂说。

    王小珂说,科技创新精神其实没有听起来那么“高大上”,它和我们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一样,要踏踏实实、持之以恒。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可能带来淘汰过剩产能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方新说。

    很多满怀科技创新热情的人,投身创业大潮,最后以失败告终,这种状况很正常。邓中翰说,“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的过程,都会涌现大量的‘泡沫’,而正是因为这些‘泡沫’,优胜劣汰出了更好的技术,也积累了可贵的经验,这对创新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

    “真正的科技创新精神,应该是宽容失败的。创新一旦失败,可能对投资者、研究者和创业平台造成重创。希望今后,能形成相应的机制,让失败的创新资源,可以被再利用,鼓励科研者、激发更多的创新力量。”邓中翰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