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我国建立首个风险筛查精准化模型 大众可自测自评

2017-08-18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针对食管癌这一中国特色高发肿瘤,我国科学家成功建立了首个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将为食管癌人群防控提供精准化的风险预测与分级工具,有效降低检测量的同时还可明显提升检出率。

    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团队撰写的相应研究论文,近日在美国胃肠病学会杂志《临床胃肠与肝病学(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

    全球近一半新发食管癌病例发生在我国。由于临床发现的食管癌病例多为中、晚期,预后差,给大众健康尤其是高发区患者家庭及社区造成了沉重负 担。以内镜为主要手段的早诊早治是食管癌防控的重要手段,然而肿瘤的人群筛检是一项体量极大的系统工程,经济成本高且过度筛检带来的附带损害也不容忽视。 因此,实现“精准化”检测,即有效识别大众人群中的高危群体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筛检及筛检后的规范化管理,是肿瘤乃至慢病防控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2年,该团队在国家卫生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资助下,以“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滑县的668个自然村为研 究现场,启动内镜筛检食管癌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以1.5万例内镜筛查工作为基础,该团队将年龄、食管癌家族史、致癌物环境暴露、不良饮食习惯、上消化道 早期症状等作为预测变量,并联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与内镜筛检病理结果,构建了我国首个经济实用、具有良好预测能力且经过人群验证的食管癌发病风险预测模 型。

    据柯杨教授介绍,在完全不漏诊的前提下,使用预测模型可节约多达21%的内镜筛检量,而食管恶性病变检出率可获明显提升。若将该预测模型与 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相结合,可在几乎不增加成本投入的情况下节约大量宝贵的卫生资源,提高筛检绩效,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及临床意 义。

    目前,该团队免费提供“食管癌发病风险计算器”下载,大众和临床医师都可轻松实现食管癌发病风险的自测自评与风险分级与管理。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