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新闻 > 正文

【首都观察】北京,如何念“真经”

2017-09-26  来源:半月谈
[字体: ]

北京,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60多年前被再次确定为国都后,几番寻找定位,终于在过去5年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战略定位。

  3年多前,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一锤定音:

  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CBD夜色

  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

  从积极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老城“绣花”,从制定首都新总规,到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过去5年,进一步明确城市战略定位的首都北京心怀 “三字经”,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推动城市功能重组,打造崭新城市空间结构,以疏解整治促提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1.6万平方公里土地焕发出崭新气象:地更绿了,交通更发达了,产业结构层次更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了……

  北京

  剥掉“白菜帮”,发展“白菜心”:

  减量发展助千年古都“轻盈腾飞”

  北京朝阳区,随着水体治理和沿岸145万平方米低端产业疏解腾退,曾经黑臭的萧太后河河滨建起了71万平方米的马家湾湿地公园,小桥流水、复古牌楼、园林景观……公园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在这买房子可真值了!”老张10年前在河畔买了房子,现在天天带着孙子在湿地公园里玩,对环境的变化看在眼里,笑得合不拢嘴。

  萧太后河的变迁,犹如一面镜子,折射过去几年北京巨大的变化:首都北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整治开墙打洞、城乡接合部改造、疏解一般制造业……2017年以来,北京进一步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大力度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今年1月至8月,北京市拆除违法建设3834万平方米,拆除量达到去年的2.9倍;整治“开墙打洞”25000余处,完成全年计划的 155.7%;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99家,完成全年计划的119.8%;整治“散乱污”企业4858家,完成全年计划的83.3%……

  2016年12月1日,工人对北京南池子大街一座独门院落的违建进行拆除。

  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发展思路的转变——“减量发展”,进入首都施政者视野。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发展全局,把握时代潮流,对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新期望,也是北京这 座伟大城市新的历史使命。”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说,北京要更加突出减量集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瘦身健体”,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北京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实行增减挂钩、减量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研究讨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突出减量发展,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3条红线。

  面对人口过多、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困扰,北京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确定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 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在目前292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建设用地,不增反减!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说,这标志首都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5年起,北京着手制定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根据该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目录实施以来,北京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正实现前所未有的转变。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多来,北京诸多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累计调整疏解“动批”、大红门、天意等批发市场、物流基地370余家,清理淘汰一般性制造企业1300多家;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累计向五环外新校区疏解学生1.6万人……

  “减量发展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说,首都减量发展释放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信号:更注重质量、更宜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产业结构变化,最有说服力。

  9月16日,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天意市场停止营业

  数据显示,在北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这‘三升三降’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北京正剥掉‘白菜帮’,集中发展‘白菜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说。

  北京

  从“独角兽出没”到“高精尖”

  经济结构:“创新创业之都”形象凸显

  清华大学东门以南,一条仅有380米长的街道,正在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新亮点——这,就是中关村智造大街。

  开街仅一年多时间,在大街3.2万平方米土地上,已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聚集企业88家,入驻率超过95%。整体入驻企业及项目共计368个,大街平均每一米关联的企业收入达2.6亿元人民币。一个具有国际创新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已经逐渐成形。

  “智造”,是未来制造业争夺的制高点。

  进一步明确城市战略定位的北京,正加快从“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变,产业结构加快迈向“高精尖”。

  以配送机器人为代表的智慧物流、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全球首张用于临床诊断的致聋基因检测芯片……9月16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 周”开幕,来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个技术创新中心的106家企业在北京亦庄会场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260多项关键技术、创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目 不暇接。

  5年来,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争优势和增长动能,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成为首都北京创新发展的主抓手。

  作为“三城”之首,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海淀全区的中关村科学城一直走在中国科技创新最前沿,聚集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形成了国内最齐全、最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工业控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领域都有前瞻布局。

  9月15日,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拉开帷幕

  为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北京2015年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提出未来5年至10年全面实施“3458”行动计 划,重点培育新产业生态,实施包括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在内的八大产业专项。

  这里,诞生了一系列“北京创造”——

  研制出中国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星光智能一号”并实现量产;实现千万级脑神经网络的计算建模与模拟;北斗导航技术水平领跑全国;京东方发布全球最薄64英寸8K超高清显示及82英寸10K曲面显示产品……

  2017年上半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12.7%。去年下半年至今,北京已创建5家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创新中心。高端产业引领增长,在北京已成为现实。

  这是一个能够拥抱未来的“创新北京”——

  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代表着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北京采取“基金+基地”模式,先后布局了中国云产业园、中关村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汇聚了包括百度、金山、京东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近百家云产业相关企业,中关村更汇集了60%左右的大数据企业。

  第三次人工智能大潮如今席卷全球。截至2016年底,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240多家,专利申请数累计7841项。据不完全统计,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总收入4122.5亿元。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之都——

  9月15日,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拉开帷幕

  自2014年6月开街以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个;获得融资743个,融资成功率达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平均融资额1225万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北京创新创业生态良好,《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达131家,其中北京有65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

  小米、滴滴出行、旷视科技……中关村成为一个仅次于硅谷的原创产业孕育之地,创业创新领域已经由过去的互联网、创意设计等逐步拓展到人工智能、颠覆性新材料等专业性前沿,科技硬实力显著增强。

  这是一个吸铁石般的魅力之地——

  英特尔、微软、苹果……越来越多的海外科技企业巨头布局北京,设立研发机构或实验室,成为北京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中的新现象。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中关村最大的价值在于创造力,突破“从0到1”的创新,孵化延伸,逐步辐射到全国。

  北京

  从“旧城”到“老城”:擦亮“金名片”,

  北京朝着世界文化名城迈进

  北京,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的讲话掷地有声。

  游客在故宫游览

  进一步明确城市战略定位的北京,用心重新审视历史文化。

  2016年6月,北京市发布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提出了“全面保护”的理念:构建全面保护格局,完善全面保护机制。

  “全面保护就是要分层次、分类型、分时间、分地域地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所有历史文化要素,塑造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大国首都。”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王飞说。

  从保护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到凸显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郭构成的独特城市格局,再到恢复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北京计划从10个方面强化旧城整体保护。

  大高玄殿、景山寿皇殿等文物建筑得到修缮,历代帝王庙、孔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社会开放,南中轴路、明城墙等遗址基本恢复历史风貌、建成遗址公园……近年来,北京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核心区风貌保护和升级改造之路。

  俯瞰故宫

  “多点一城、老城重组”“推进实施老城重组”……从两年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审议研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到2016年相继公布 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老城”理念,逐渐进入中央和首都决策者的视 野。

  “从字面上讲,‘老’比‘旧’更有历史感。说‘老城’,是对城市历史积淀的尊重,是一种价值的认可和体现。”王凯说。

  老城,不能再拆了!

  曾几何时,伴随城市发展、人口聚集,在隆隆的推土机声里,北京老城区的胡同、故居一点点减少。

  56岁的冯文魁几年前从石景山区的楼房搬回北京大栅栏街道培智胡同15号院,照顾年逾8旬的老母亲(2016年12月25日摄)

  “本世纪初,我们这片本来听说要拆的。”北京市西城区达智桥胡同8号院,71岁的范连弟感慨,现在位于宣武门外的这片胡同已经被列为宣西北历史风貌保护区,不仅不拆,更要通过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恢复历史风貌。

  达智桥胡同里,距8号院不远处的12号院,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发生地——杨椒山祠。

  “这里原来住了100多户,只剩下16户没有腾退,计划今年全部腾退。”广安门内街道党委宣传部部长黄孔岩说,“当年城南会馆、故居很多。未来几年,这里将逐步恢复历史风貌。”

  达智桥胡同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

  ——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北京2015年全面启动南锣鼓巷地区福祥、蓑衣、雨儿、帽儿四条胡同的修缮整治工作,对居民实行腾退自愿申请制度。

  ——大栅栏今年年初落成的“北京坊”建筑集群格外引人注目。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集文物保护与新型业态开发于一体,“北京坊”成为以百年劝业场、谦祥益、交通银行旧址等8栋沿街集群建筑为中心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西城大栅栏地区

  4月,首都出台行动方案,对核心区东西城的2435条背街小巷提出了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搭架空线、创建文明街区等“十无一创建”3年治理计划。

  随着治理工作快速推进,一条条街道、胡同“旧貌换新颜”:在前门,源自明代的三里河重修后,水绕庭院,胜似江南;在簋街,原本安全隐患众多、环境卫生脏乱的街道得以全面整治……

  不久前,北京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启动。到今年年底,首都核心区将有800余条背街小巷告别空中“蜘蛛网”。

  “我们仰望的天空将不再是破碎的。”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说,“未来的北京,将充分体现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改造后的北京通惠河玉河

  老城之外,北京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建设长城、西山、大运河三个文化带的工作目标。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说,三个文化带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制定,实施后将有助于打通古都北京的历史文脉,为构建北京古都风貌全面保护的基本格局奠定基础。 

  志在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北京不仅有历史文化这张“金名片”,文化创意产业也正成为古都北京的新亮色。

  从设计服务到数字内容,从网络视听到特效制作……2017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6902.7亿元,同比增长36.42%,文创产业对首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强。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北京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发展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城乡面貌亮丽了,服务保障丰富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党建引领作用加强了,前进道路越走越宽广。”6月19日,蔡奇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总结道。

  北京西城区杨梅竹斜街模范书局二楼傍晚景象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 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在这次会议上,首都未来5年的蓝图已然绘就。

  五载风云聚,古都谱新篇。北京,大道在望,光明在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