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起
目前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基本上处于无序堆放状态。这些生活垃圾直接或经雨水浸淋进入水体,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繁殖和水资源的利用,甚至会造成某些水域生物死亡;来自生活垃圾的微尘随风飞扬,气味四逸,污染空气,很容易孽生蚊蝇、蛆虫和老鼠。逸入大气的甲烷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极为严重;其中诸如电池一类的有害物还会改变土壤结构和土质,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生长,甚或积蓄在植物体内,直接危及人、畜健康。
国外在垃圾分类方式与处理技术上不断改进,从全部倾倒掩埋,发展到分类回收利用,最近又提出一系列垃圾减量化的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量及其造成的污染。为了有效控制垃圾排放,许多国家颁布了垃圾法,投放垃圾必须事先分类,然后由垃圾车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垃圾管理职能部门印制《家庭垃圾指南》小册子,指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在垃圾分类与处理上,有许多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在逐年增加,如今每年生成的生活垃圾过亿吨,历年的垃圾堆存量达60亿吨;城镇垃圾年产生总量每八九年就翻一番;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200余座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偌大数目的垃圾排放对环境与人民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生活垃圾的回收存放与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拟以下提案:
分类存放,统一处理生活垃圾
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
宣传节能减排与生态环保,向城市居民宣讲循环经济、垃圾减量法,鼓励利旧利废。
分类存放垃圾
禁止居民随意倾倒垃圾,禁止回收者不加分拣、随处焚烧垃圾,指导市民分类正确投放生活垃圾。组织回收、处理垃圾的专业队伍,进行分类运输、回收利用、分类处理的一条龙服务。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
推行此举可能有一定难度,诸如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意识不到位、旧有生活习惯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社区环卫硬件不配套、 “拾荒”者的干扰等等。
尽管如此,据我们节约网初步统计,还是有78%的居民认为“分类投放开初会觉得麻烦些,习惯之后就好啦”。一些网民纷纷谏言献策,诸如:“政府应该出台激励措施,比如发放便携式分类垃圾存放盒”、“动员全社会广为宣传,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正确的垃圾投放习惯”、“制定完整的垃圾管理相关法规和奖惩措施” 等等。此外尚有运输与处理的问题,避免因收纳过程垃圾的混装至使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受挫。(文/ 里诺 )
作者:里诺,节约网节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