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其他信息 > 正文

六朵北京“格桑花”

2011-11-10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六朵“格桑花”石蕊、范亚楠、张环、张金玲、刘小文、李欣(从左至右),在青海玉树结古镇北京市政路桥控股玉树援建工程指挥部鑫实公司项目部的宿舍里。 

    11月初,青海省玉树州已是茫茫雪域,气温摄氏零下十几度,含氧量仅是内地的60%。

    北京援建玉树几乎清一色的男性援建队伍里,市政路桥控股鑫实公司项目部却盛开六朵“格桑花”——六位姑娘都是80后,都是主动报名“上树”(援建者对上玉树的戏称)。

    鑫实公司承担结古镇15公里的道路建设。项目经理赵明说:“项目部原计划一个女的都不要,后来考虑到财务、后勤等岗位细致的女性更胜任,就决定先招两个试试看。”范亚楠和石蕊是最先应征“上树”的。

    范亚楠在家不会做饭,更不关心柴米油盐,却在玉树担任后勤总管,管理两个食堂、操心170多人的吃饭。“吃好了才能建出好工程。”她定期组织伙食会征求意见,和厨师订菜谱,保证天天不重样,每周有变化。范亚楠每周都要跑四五家菜摊,谁家的蔬菜最新鲜最便宜,她了然于心。每个职工的生日她都有记录,给寿星订蛋糕、做面条,让他们像在家一样。

    技术部部长石蕊既做设计方案,又得和包工队、监理打交道,就连征地拆迁都要出面协调。石蕊的电话24小时开机,不管多晚随叫随到,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人家都喊我藏族妞。工地上都是急事,出门常来不及抹防晒霜,时间一长,干脆也不抹了。”

    范亚楠和石蕊的出色工作,给了赵明信心,于是又陆续从北京总部招来张环、李欣、张金玲和刘小文四朵“格桑花”,负责财务和劳动力管理等。

    劳动力管理员刘小文负责给11个施工队的七八百名农民工发工资。农民工流动性大,每个月都有人员变动。刘小文要去施工队逐一核对人数和身份,工人收工后去宿舍核对,也要追去工地核对。发工资的时间多在晚上,刘小文拿着摄像机一一记录,一方面是督促工资及时发放,另一方面也为了留存证据,以防虚报冒领。11个施工队很分散,发工资的日期也不同,小文背着摄像机,腿都跑细了。

    张金玲和张环都是国庆节才结的婚。张金玲的婚期原定在5月7日,3月份得到“上树”通知,毫不犹豫就上了高原。未婚夫也奋战在援建玉树的工地上,征得家人同意后,小两口把婚期推迟到了工程即将收尾的10月。国庆节期间,张金玲办了婚礼,没度蜜月,就和老公双双回到玉树,各自住在工地上忙工作。“白天他忙,只能在晚上通个电话,简短问候一下。不过每周的业务例会上能和他碰一面。”张金玲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张环也是蜜月没过就重返玉树。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她担任项目部财务部长。“有一次,一个材料商要求我们一次支付40万元现金,然后才给供货。没合作过,心里没底呀。做工作解释不通,我的态度也强硬起来,要求必须分两次以支票支付,否则无法合作。最后,对方只好妥协了。”类似的事,张环每个月要遇上好几起,让她欣慰的是,身在北京的老公,每天都给她发短信:“别着急,别上火。”

    六朵“格桑花”和同龄女孩子一样,也爱美、爱追星。她们的宿舍墙上贴着偶像海报,衣架上挂满五颜六色的衣服。“刚来玉树的时候,上厕所都得有一个人在外面站岗。现在条件好多了,虽然没时间逛街,但我们可以网购,每次邮递员一来大家都特别开心。”“回北京看见大商场,感觉太亲了。等援建工程结束了,回去一定要买个够!”姑娘们七嘴八舌,脸上挂满憧憬。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