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电影公司聚集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嘉宾在电影洽商会上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在电影特技体验区,两位老影迷亲身体验电影特技的神奇效果。
昨天,众多观众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影城排队购票,争睹电影节推介影片。
昨天,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洽商系列活动的产业项目路演现场,参与“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网络选拔的两位获奖者各获得了一万元电影创作基金。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洽商正在国家会议中心进行,市场展示交易、产业项目路演和项目创投洽谈会三大品牌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电影人,近500家海内外电影机构来京参与此次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影坛大腕,还是来自海外的专业人士,面对五花八门的国产片新项目,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更具时代气息,也更关注现实的作品。
展示:参展单位数量翻番
作为电影节电影洽商环节的品牌活动,今年“市场展示交易”活动的展区规模由去年的1800平方米增加到4500平方米,参展单位也由去年的100多家增加为200多家,整整翻了一番。包括小马奔腾、华谊兄弟、美国电影协会等国内外知名电影机构济济一堂。这里确实已经成为国内外电影机构洽谈电影剧本、展示技术设备、寻找融资商机的全产业链交易平台。
各家机构的展位里,电视屏幕上播放着各个电影机构制作的影片和企业宣传片,一张张精美的电影海报和公司介绍整齐地贴在展墙上。看到这番情景,保利影业公共事业部总监刘建峰满意地表示,“这次到电影节展出,我们能够和上游的电影投资方、发行方以及下游的影院器材供应商更加直接地交易,这比平时到处跑着去找他们方便了许多。”
小马奔腾海外发行总监黄国贤也发出同样的感慨。以前到海外推销自家公司出品的影片,他常常是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港澳台到处跑;可是在电影节的展台上,才刚摆好展位,就有国外的发行商和院线前来打探他们的项目计划。难怪他会自信地说,“我们明天就可以谈交易的事儿了。”
投资:小成本影片备受青睐
什么样的国产电影项目更受投资人的青睐?不少与会者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时之间,国产电影还很难与好莱坞大片比成本、拼特效,我们打造中国的新商业电影,就要走本土原创、中小成本制作和商业类型融合的路数。”在举行于国家会议中心电影洽商板块的产业项目路演活动上,“中国新商业电影项目计划”负责人、北京凯视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勇一针见血地说。
在他看来,针对“同时吃麦当劳和吃馅饼长大”的中国观众,利用2000万元以下的成本,讲好一个他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并有针对性地在其中选择爱情、惊悚、动作等不同元素加以融入,将有可能实现更好的投资效果。王大勇表示,花好几亿元拍一部大片,远不如将资金拆分成十几份,拍十几部关注现实的中小成本电影,“前者风险太大,后者构成了一个集群项目,成功几部便能收回成本。”
“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负责人黄旭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应该是橄榄形的,其中一上一下分别是大制作影片和艺术片,处于中间的一大头,则是关注现实的中小成本商业剧情片。”他期望参与这一项目的年轻导演有朝一日能够拍出像《失恋33天》那样的作品,以较小的成本,把观众熟悉的现实生活拍得既陌生又亲切,“随着中小成本影片的日渐丰富,国产片也将真正实现百花齐放、越发繁荣。”
内容:故事更应关注现实
在电影洽商的项目创投活动中,黄建新、李少红、文隽等知名电影人在对影片进行现场评审时,不约而同地对扎根现实的中小成本电影给予了更高评价。在该活动中,来自中国、英国、孟加拉、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同台角逐,经过一番评比,两部透露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国产片名列前茅。
获得第一名的影片《池塘》,关注的是中国留守女童的别样青春,其剧情直接改编自发生在中国南方农村的真实故事。荣膺第二名的电影《带着我的狗去流浪》,则聚焦空巢老人问题。该片导演于大鹏说,“现如今,我们很多人都远离故土、在城市独自打拼,这种现实让大家无法照顾独守家乡的年老父母,如果有一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将会怎样度过余生?”他打算借助这部电影深入地思考这一社会话题。
对于中国电影人的选择,外国同行给予了肯定。孟加拉导演阿布·沙·艾蒙表示,“作为外国人,我们更为关注真正代表中国现状的电影。所谓‘故事无国界’,一个讲述中国当代农村人的好故事,只要叙述足够巧妙,它就能比那些仅仅玩弄特技的大制作更有魅力。”
产业新事·平台
文化保税区助力北京建影都
本报讯(记者 李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促进国际影视产业发展座谈会昨天在京举行。如何利用文化保税区政策,发展影视产业成为与会者的讨论重点。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即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合作的文化保税专区。利用“境内关外”的独特环境,文化保税区可以给影视企业带来“省钱、省事、省时间”的三重便利,从而在市场资源配置、市场流通交易、市场要素进出口方面取得优势,并最终在信息流通、资源整合、市场地位、国际合作方面助推北京成为国际性电影城市。
据介绍,适合在文化保税区内开展的影视业务有很多种,如保税影视片库,可以让企业片库资源“入境而不通关”,为企业影视资源存储减免关税和简化入关手续;保税影视后期加工业务,可以让企业的生产设备设施享受免税优惠,这样可以为那些制片和发行在国外,后期加工却在国内的企业降低影视后期加工成本;而保税影视设备展示、贸易、租赁业务,则可以利用“免证、免税、保税”政策,降低运营成本;影视版权离岸交易,是指园区内企业购买的海外影片,不必入关就可以直接专卖给亚洲地区其他国家,这样将大大提升中国在亚洲电影市场的地位,也为国际影视企业在北京打造一个国际市场。
快速通关,
给卡梅隆吃了“定心丸”
本报讯(记者 张咏)著名导演卡梅隆的助阵,点燃了本届电影节的人气。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大导演能够亮相开幕式,还多亏了北京海关的协助。
距电影节开幕仅2天,卡梅隆临时提出,一位随行团队成员将在周日独自从加拿大飞抵北京,他一个人就携带了20件摄影器材,价值58万美元。如果按照正常报关手续,他必须找报关公司,并提供机器型号、品牌、价格,甚至是产品发票等单证,整套流程至少需要2至3个工作日。热衷于尝试新技术的卡梅隆导演对摄影器材的重视度不言而喻,他甚至流露出“如果这些器材不能按时入境,自己参加电影节的意愿将打折扣”的想法。
为保证卡梅隆团队按时、安心参展,北京海关工作人员特事特办,拿着电影节组委会出具的担保函和设备清单,帮助联络海关相关处室,提前代为咨询与办理通关手续,使得当事人当天快速通关。
电影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准备申请升级为与戛纳、柏林、东京等齐名的国际A类电影节,日前,国际制片人协会总干事专程为此来京考察,在考察完存放电影拷贝的片库储存环境后,特意询问了海关通关效率,最终表示非常满意。
北京海关现场业务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办好电影节,海关为进境影片量身订做了专门窗口服务、咨询培训服务、预约通关服务以及主动沟通服务四项“个性化服务”,特别是针对进境参展影片批次多、周期长的特点,主动为电影节组委会办理临时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的延期备案手续,确保参展影片顺畅通关。
专业视角·聚焦
下一个梦工厂:中国!
本报记者 韩亚栋
英国导演罗兰·乔布森正在谋划一部叫做《睡眠者》的影片,他打算在中国拍摄这部新片。昨天,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活动现场,他一边兴致勃勃地向身旁的中国投资人阐述自己的构思,一边用鼠标从电脑的幻灯片上圈出《庄子》中“庄生梦蝶”的那段古文。“我很喜欢《盗梦空间》这部好莱坞电影,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哲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探讨‘梦境’的精妙论述,中国人知道梦是什么,这是我来到北京的原因所在!”乔布森兴奋地说。
在参加本届电影节的外国电影人中,像乔布森这样热衷中国文化的客人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关于中国的一切都会是电影镜头下的绝佳素材。更为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绝不仅仅是外国电影的输出地,而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制造光影之梦的“梦工厂”。
这次参加电影节,是乔布森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但他对这里的关注却已达数十年之久。他说,外界公认中国正在世界上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这里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国家和他们自己的,他们都有些怎样的想法和追求,中国的农民是怎样通过拼搏最终成为英雄的……所有这些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好奇不已,“我想通过电影与他们对话。”外国同行对中国故事的旺盛需求,让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中心市场战略部负责人刘仲伦很是振奋:“中国的腾飞让外国的观众们对它兴趣盎然,这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国广阔的电影市场,同样令人羡慕。来自孟加拉的导演阿布·沙·艾蒙便直言,“一个中国导演可以对13亿以上的同胞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在艾蒙看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现实状况,为把中国打造成为一流的梦工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他的印象里,“很多特棒的中国电影,总是在制作上与好莱坞大片颇为相似,但又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有独一无二的中国元素和故事。”
中国电影业的演职人员,也让外国电影人佩服不已。美国好莱坞制片人查尔斯·浮此前了解过中国导演的拍摄状况,“他们的执行能力很棒,而且都特别能吃苦,那样的工作状况在国外难以想象。”但他同时也指出,美国的电影拍摄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流程和工序,他们在特效制作方面的实力也很棒,“中国的电影人可以通过与我们的合作,学到很多这方面的经验。”
西安曲江影视投资公司总经理贯钊一对此表示认可:“除了技术,美国人商业运营的理念和手段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他们讲故事的手法也可资借鉴。”他认为,很多在本土市场取得票房成功的中国电影,在国外上映后效果并不理想,这表明中国电影人需要更多寻找具有人类共同性的东西,并且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中国电影刚刚加速前进,但取得的成绩已经令人刮目相看,再过三五年,我们一定能够在地球村看到中国电影处处开花。”查尔斯·浮说。
电影节·动态
北京民族电影展昨晚开幕
昨晚,世纪剧院,伴随《辉煌与梦想—中国民族电影交响音乐会》辉煌乐章奏响,作为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独立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北京民族电影展”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北京民族电影展由市民委和市广电局共同主办。开幕式音乐会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较高音乐成就的经典民族电影中,概括提炼出“英雄”、“爱情”、“母亲”三大主题,由作曲家三宝、徐晓明、黄荟、谢鹏分别创作出交响音画《序·怀念》、《英雄》、《爱情》、《母亲》、《尾声·家园》,并由北京电影交响乐团担纲演奏,其间以对唱、独唱、合唱等艺术形式,演唱经典的民族电影歌曲。与此同时,舞台LED大屏幕呈现的视频画面与音乐表现相得益彰,通过对160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电影的精彩片段进行精选编排,使观众在欣赏音乐会的同时,重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电影发展的历程。
开幕式音乐会之后,北京民族电影展将推出当代中国新文化电影展、中央民族大学展映月、中国电影资料馆民族电影季等活动,并向影迷推出《唐卡》、《永生羊》、《额尔古纳河右岸》、《草原的承诺》、《行歌坐月》、《月亮船》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