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其他信息 > 正文

北京:世界艺术史大会抢先看

2016-09-05  来源:京华时报
[字体: ]

  ▲《王羲之的行草书雨后帖》

  《溪桥策杖图轴》明文徵明。

  《苏轼行书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合卷》北宋

  9月16日至20日,由国际艺术史学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主办的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将于北京召开。据主办方介绍,这是被称为艺术史界 的“奥林匹克”盛会首次将会议地点移至非西方地区,也是143年来更名后首次召开。届时,将有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290余位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此 外,央美推出的“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及故宫特别呈现的“故宫藏历代书画展”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内容?

  290余位专家将分享研究成果

  本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以“概念: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为主题。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之一郑岩认为,“概念”这个词汇具备很强的开放性,“可以把更多多元文化囊括进来”。

  据了解,“概念”这一主题在2013年7月30日确定,随后,经50位中国专家及20多个国家的艺术史学会主席反复磋商,中方筹委会最终完成了 21个分会场的学术陈述的中英文文本。而21个分会主题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超越西方主导的艺术史观念和方法。2015年11月,主办 方从自世界各地征集到的1012份稿件中,最终选择并确认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290余位专家发言,他们届时将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

  有何突破?

  首次将场地转移到“非西方”

  自1873年第一届维也纳国际艺术史大会起,大会的主办地点始终辗转于欧洲国家。直至1961年第20届大会,大会的主办会场才从欧洲迁至美国纽约,但很长时间内,依旧是西方艺术史家自己玩。

  20世纪末期,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艺术史大会也在顺应这一趋势。据组委会成员之一朱青生了解,“其实他们很长时间都在寻找中国”。上世纪90年 代,“他们寻思着把亚、非、拉国家加入国际艺术史学会,于是他们就派人来到中国,找到了他们认为的‘艺术史专家’,即我们的考古学家,因为中国的考古界和 艺术史界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就没有继续发展”。2005年,以邵大箴、范迪安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开始与国际艺术史学会建立联系,2006年中国成为 会员国。

  更名后首次召开艺术史大会

  提及大会“移师”北京的契机,邵大箴的思绪回到了8年前。他告诉记者,2008年,“我与范迪安、郑岩等一起在墨尔本参加第32届大会的时候,我放了一些幻灯片,简单陈述了一下中国美术史,没想到现场的世界美术史家非常感兴趣”。

  郑岩对墨尔本的这次会议印象深刻,“当时邵先生带着我们去旁听第一组的发言,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各位代表在会议上呈现的PPT中,大 家都少不了在幻灯片里面放一张中国的作品,这几乎成为一种时髦”。在郑岩看来,世界艺术史发展到今天,“没有中国的参与已经是不可能了”。这次会议后, “他们主动提出,说中国也应该申请举办世界艺术史大会”,这让邵大箴没有想到。

  在来北京之前,世界艺术史大会原名为“国际艺术史大会”。范迪安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努力将大会的定名从‘国际’改到‘世 界’,这也从文化观念上将大会推向了一个更正确的方向。在文化视野上,从国别提升到世界,更加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学术方向,这一个词语的变更也是有时代文化 特征的术语革新。”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