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与蛇共舞 九死一生痴心不改

2008-06-12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许多人谈蛇色变,但研究毒蛇却是戴维·威廉姆斯生活的一部分。现年43岁的威廉姆斯先生是澳大利亚科学家,他把挽救每年数百名被毒蛇咬伤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生命当成毕生的事业。

  与蛇共舞

  威廉姆斯爬上一堆废弃的椰壳,小心翼翼地寻找可能隐藏在椰壳中的毒蛇。在他的身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座活火山口正喷吐着烟雾。

  两个小时后,他成功地捕捉到两条巴布亚新几内亚小眼蛇。这种蛇的毒液足够在几小时内致人于死地。威廉姆斯把它们装入盒中,准备运往位于巴首都莫尔兹比港的实验室。

  这是威廉姆斯的普通一天。他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蛇毒研究所新几内亚分所的负责人,也是一名临床毒理学家。几个月来,他总是手持两根加长的挖掘棒,身背一个大布袋,穿梭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各个角落,试图捕捉那里最为致命的死亡蝮蛇、巴布亚黑蛇、褐蛇和毒性最强的巴布亚太攀蛇。

  这是威廉姆斯不同寻常的爬行动物“巡回搜索”之旅的一部分,他的搜索旨在捕捉各种毒蛇,然后提取毒液研发一种价廉的干冻抗蛇毒药物,希望这种药物每年至少挽救1000人的生命。

  提取蛇毒时,威廉姆斯需要用手抓住蛇的尾部,然后用顶端带倒钩的杆固定蛇的颈部,让蛇被迫用它的毒牙钳住一个聚氨酯容器,并在此过程中吐出毒液。

  九死一生

  威廉姆斯承认,与一条巴布亚太攀蛇角力,并成功提取蛇毒决非胆小之人能做的事。他说:“这种蛇有3米多长,而且非常强健有力。”

  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采访时,威廉姆斯说:“每次抓住这种蛇的尾巴时,你都要告诉自己它会咬你,会杀死你。”

  威廉姆斯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灌木丛生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长大,威廉姆斯从小就对蛇感兴趣,至今他先后6次被蛇咬伤。

  最近一次蛇口逃生发生在今年年初。当时,威廉姆斯的腿部被一条太攀蛇连咬三口,一个正在对他跟踪拍摄的澳大利亚纪录片摄制组火速将他送往莫尔兹比医院。“如果晚到医院10分钟,现在我就不在这里了,”他说。

  平时,威廉姆斯总会在他住所的冰箱里存放几瓶抗蛇毒药物,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一个穷国,很少有人负担得起这种昂贵的进口抗蛇毒药物。

  痴心为民

  据统计,巴布亚新几内亚每年约有600人被毒蛇咬伤,其中近一半是儿童。在一些地区,被蛇咬伤致死的人数与因疟疾致死的人数一样多。

  然而,在过去20年中,抗蛇毒药物的价格飙升10倍,一些大医院也常常缺药。而大多数诊所由于没有冰箱,无法保存这种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抗蛇毒药剂。

  威廉姆斯说:“被毒蛇咬伤可以治疗,这不应成为死亡宣判。你怎么能告诉一名5岁孩子的家长,说这孩子没救了,因为买不起药。”

  多年来,威廉姆斯致力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培训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向他们传授一些处理毒蛇咬伤的急救方法,并教育当地居民不要迷信。(张淑芳)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