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凤阳武店秸秆代砍队“一箭三雕”

2008-10-06  来源:中国环保网
[字体: ]

  今年秋收季节,凤阳县玉米喜获丰收,而留在地里的秸秆却让缺少人手的农户犯了愁。在该县武店镇田间地头活跃着的多支秸秆代砍队解决了当地的这一难题。

  武店镇是凤阳县玉米种植大镇,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镇。全镇25个行政村中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田间耕作收获都交给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农民都知道,秋季最忙人,不仅要抢收还要抢种,要抢在时机恰当、落雨之前准备好地,等到一落雨就能加紧秋种。往年,玉米成熟时节,大家都忙着抢收,顾不上砍秸秆,等收完玉米回头再来砍秸秆,有时已经耽误了农时。有的农户虽然砍了秸秆,但没时间运,有的是运回来也没用,时间一长害怕耽误下雨秋种,就一把火烧了,搞得田间烟雾缭绕,严重污染了环境。今年秋季,武店地区田间活跃着多支玉米秸秆代砍队,只要农户同意,一声招呼秸秆代砍队就可代砍代运,不收农户一分钱,条件是砍下的秸秆归代砍队所有,解了部分农户的燃眉之急。

  据队员介绍,他们和相距当地20公里的养殖厂联系,把砍下的秸秆送到养殖场过称粉碎后,养殖厂以每斤6分5厘的价格收购。赵拐村村民马世秀就组织了一支两人组成的秸秆代砍队。因家中地少马世秀早早就结束了田间收获作业,看到别人都在田间忙碌,没时间处理秸秆,闲不住的她就想能不能在秸秆上做点文章。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附近的养殖厂收购青饲料,于是主动和对方取得联系,并成立了秸秆代砍队。马世秀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刚采摘完玉米的秸秆水分还很多,两个人一天能砍近两亩地,大约10000斤,每斤6分5厘,一天下来扣除运费两人收入500多元。”

  谈到自己的“新职业”,马世秀满脸笑容:“我们代砍秸秆,第一丰富自己的收入;第二解了一些家庭的燃眉之急;第三还解决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马世秀称这是“一箭三雕”。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