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湖北英山县委书记王浩鸣:举科学发展大旗 走生态建设之路

2008-11-0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 ]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与安徽省相邻,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人口41万,下辖11个乡镇,309个村,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升的故里,中国名茶之乡,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英山县紧紧抓住武汉市城市圈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良好机遇,承接大转移,对接大武汉,按照加快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的思路,着眼于体制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验,走出了一条切合英山实际的发展新路。

  一、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两绿”特色,建设自然生态

  英山县史称“吴头楚尾”、“鄂东门户”,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年均降水量1 402.4毫米,年均温16.4℃,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景色迷人。英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重点开发林业和茶业资源,打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绿色环境,建设环境优美“都市后花园”。

  ——立足自然优势,打造绿色环境。“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英山县最好的概括。英山县委、县政府树立“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的理念,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科学规划了山区育“三林”(生态公益林、风景游憩林、名特优新经济林)、平地织“三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城镇建“三绿”(绿岛镶嵌、绿廊相连、绿带缠绕)的造林绿化布局,明确打造了百万亩林业特色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全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力构筑绿色屏障,实现了山上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期末的63.4﹪上升到68﹪。全县有基本绿化向山川秀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跨越。全县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2007年,英山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绿色产业。英山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早在唐代,英山的“团黄”、“蕲门”与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因其“色澄碧而清洌,味馥郁而沁芳”,被列为上品进贡朝庭。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中国茶叶大县建设,茶叶产业已成为英山的支柱产业。一是制定激励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每年整合资金10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基地建设,品牌打造,技术创新、科技培训、良种推广和茶叶机械购置补贴,对新建的良种茶园每亩补助360元。二是扩大生产规模,夯实产业基础。按照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的要求,着力推进茶叶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一批丰产高效茶园。三是创新节会模式,提高茶叶知名度。利用每年的茶叶节推介英山云雾茶品牌,聘请农业部专家研讨改良茶叶品种。四是完善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链条。建立了云雾茶产业化协会,新建了中国大别山茶叶广场,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挥农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进了茶叶产业化进程。经过多年努力,全县现有茶园17.08万亩,茶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湖北第一,被国家授予“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二、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两型”建设,建设城乡生态

  ——以沼气建设为切入点,农村建设凸显资源型。近年来,我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家庭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小康新村标准化”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沼气能源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步伐,取得了良好生态效益。一是坚持沼气建设与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把沼气建设作为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十项任务之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模式,把沼气建设与该厕、改圈、该厨融为一体。在沼气建设的带动下,全县已建成50个生态文明新村。75﹪的农户用上了沼气,90﹪农户建成了卫生厕所和猪圈,95﹪饮上了自来水。二是坚持沼气建设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突出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做到村庄布局显山露水,沼气建设点面结合,资源利用保山护水。龙潭河村在4个小区新村分别把房屋、沼气池、猪牛栏等进行配套建设,整个小区环境优美宜人。一位北京游客,看到该村风景如画的生态文明新气象时,写下了“青山绿水小洋楼,天然氧吧人长寿,生态文明现代化,乡村胜似城里头”的赞美诗句。三是沼气建设与特色经济相结合。茶、桑、栗、药是我县特色产业。我们坚持把沼气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起来抓,促进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陶家河乡把沼气建设与药材建设相结合,形成了“猪&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