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以来,国际极地年项目(International Polar Year)采用给海象植入电子追踪芯片,和使用太阳能动力的自动微型潜水艇等方式,对全球变暖对南极地区造成的影响展开了调查。
第四届国际极地年于2007年3月开始,但是实际上持续了整整两年,到今年三月才结束。该项目得到了12亿美元国际资金的支持。过去的两年里,在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共同组织下,来自60多个国家的研究者一共实施了160个科研项目。该项目为更好的监测和理解极地地区的环境变环开启了大门。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劳德(Michel Jarraud)在一份新闻声明中说:“2007至2008年度国家极地年会站在了通向全球未来的十字路口,极地研究的新发现将为我们今后采取的行动奠定科学基础。”
研究者发现,在2007年和2008年的夏季,北极海域冰面面积减少到了自30年前人造卫星开始对该地区进行观测以来的最低值。
根据国际极地年组织委员会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报告,研究表明全球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南极地区。
在对南极遭受的气候变化影响开展的众多研究中,挪威极地研究所实施了一项海洋哺乳动物项目。专门定制的芯片被安置到海象身上,这个电子标记可以记录并传回南极周边海域尤其是南极东部的菲布尔冰架发生的温度和盐分变化情况。研究者认为这个芯片能够帮助我们监控气候变化,同时对这种动物的日常习性也可以进行研究。不过当海象开始脱毛的时候,电子芯片就会随之脱落。
根据国际极地年项目的一艘科学测量船收集到的气候变化迹象发现,地球南部海洋的海水温度更高了,冰面融化范围的扩大给南极周边海域底部加入了更多新鲜海水。
研究者已经记录到了南极西部地区的冰架融化状况,科学家们现在也忧虑类似情况会发生在南极东部,因此有一个项目配置了一艘自动微型潜水艇以研究南极冰川底部的情况。
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南极科考团队已经让这艘“自动潜水艇”执行了六次航行任务,研究松岛冰川以及海水温度变化使南极西部冰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太阳能动力支持下,这个潜水艇围绕冰川行进并将数据传送回来形成三维地图,科学家们藉此可以测定海水暖化如何消融了冰川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