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辽河入海口盘山县小道子渔港的周边,有一片人迹罕至的海岸滩涂,这里是1000余只辽东湾斑海豹栖息的家园,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这些斑海豹都会来到这里,繁衍生息,享受属于它们的宁静时光。
辽东湾斑海豹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脚类海兽。其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正在申报一级保护动物。然而不久前,就在与斑海豹栖息地数百米之遥,开发施工的脚步终于涉足这里,随着一条公路修建的需要,一些大型施工车辆开进了这片地域,打破了海岸线上原本的宁静。
对于生性喜欢宁静、远离人类活动痕迹而生活的斑海豹们而言,这样的局面使得它们似乎只有迁移栖息地的选择。但是让许多关注斑海豹生存状况的人担忧的是,随着人类开发的足迹越来越广,如今的斑海豹们又能迁往何处呢?
人类开发或使斑海豹无处栖息
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协会会长田继光介绍说,在今年的3月18日,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条关于滨海公路唐海线至三道沟道路工程的环评公告,在参照地图确定了公告中这段道路修建的位置后,他惊讶地发现,这条公路正好穿过目前盘锦市斑海豹的栖息地。
田继光解释说,斑海豹是两栖动物,因此不可能一直在海洋中生活,必须拥有一片可以上岸的地方作为它们的栖息地。而斑海豹的习性是喜欢远离人类活动区域而不被打扰的,因此如果在它们的栖息地附近修建公路,必将导致斑海豹被迫迁离这片栖息地。
然而最令田继光担忧的是,如今的辽东湾斑海豹已经再无适当的栖息地可迁。田继光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辽东湾斑海豹的核心栖息地,也就是上岸地点是在盘山县海域小道子老渔港附近。后来,由于那里渔港建设、油田开采、潮沟拦阻等因素,斑海豹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逐渐将上岸地点改在了下游3公里左右的六道沟附近。
而由于近几年旅游开发,人类活动已经到达了六道沟,斑海豹上岸地点再次往下游迁移了1000米左右,目前上岸地点就在六道沟和三道沟渔港中间。如果盘锦滨海公路唐海线至三道沟工程在这里通过,那么就正好碾在斑海豹的核心栖息地上。而这样一来,由于此地已经非常接近入海口,斑海豹们已经难以再找到适当的地方。
而如果没有了可以上岸的栖息地,很可能会对斑海豹种群的生存造成威胁,或者逼迫着这些斑海豹远走他乡,再也不会回到盘锦来了。
施工噪音直接影响斑海豹的生命
人类开发等活动给斑海豹带来的影响,并不仅是栖息地的破坏,这些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噪音,甚至会让斑海豹种群面临生存危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院院长韩家波对此有着深深的忧虑。
韩家波介绍说,斑海豹主要依靠声音来定位、导航、交流、求偶、寻找食物以及与同伴进行协调。上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斑海豹可以利用回声定位来感知外部世界及与同伴沟通,并实验证明斑海豹的回声定位在短距离中,对捕食是起作用的。
而加拿大生物心理学家雷诺夫在实验中发现,断奶前的小海豹能够发出一种频率很高的叫声,而雌海豹在海洋中真是凭借这种叫声来识别自己的幼仔,而海豹的听力在70、80分贝的背景噪音下对这种信号的分辨能力大约在8米左右。人类如果在斑海豹的栖息地周围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噪音势必会对斑海豹的声音交流造成影响。
此外,如果斑海豹们无法听到远处发声的潜在配偶发出的求偶声音,会直接导致斑海豹的繁殖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噪音影响了斑海豹们对于天敌等危险因素的警觉,那么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命。
介于这些可能存在的影响,如果无法避免在斑海豹栖息地周边施工,那么也应尽量选择每年5月到10月之间,这一段斑海豹离开栖息地的时间来施工,从而将噪音对斑海豹的影响降到最低。
公路施工暂停,期待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面对已经规划好的公路施工建设和可能带来的斑海豹栖息地破坏,3月30日,在盘锦市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盘锦市交通局、盘锦市公路管理处、盘锦市环保局、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和环评部门的代表。而这次会议的议题,则是探讨正在修建中的滨海公路是否会对盘锦境内的斑海豹栖息地造成影响。
田继光说,目前由于盘锦市政府对于斑海豹保护的高度重视,已经对道路工程进行了暂停,并委托专门的环评部门重新进行环评工作,争取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意见是,希望公路可以向北迁移5—10公里,这样就可以避开斑海豹的栖息地”,田继光表示,这一意见是否可行,最终还要等待相关专家作出的环评结论。
事实上,在2007年滨海公路盘锦段公示的时候,在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的努力下,曾成功使滨海公路绕开了黑嘴鸥栖息地,在南小河路段向北移了4.7公里。在有着这样先例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可以乐观地期待,斑海豹的栖息地一定也能够得到一个妥善的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环保扫盲班不与外族通婚的辽东湾斑海豹
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在全球斑海豹大家族中,辽东湾斑海豹最为“另类”。这是因为辽东湾斑海豹与其他繁殖区的斑海豹有遗传差异,属于独立的类群,因此才被命名为“辽东湾斑海豹”。
辽东湾斑海豹自古就有不与别处斑海豹通婚的习俗,它们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正的辽东湾血统。不过也正是这样,导致辽东湾斑海豹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种群生存能力较弱。这可能与过度捕捞导致的种群数量不足,逼得辽东湾斑海豹只能“近亲结婚”有关,但这些只是猜测,目前还没有科学定论。
辽东湾斑海豹已经到了濒危状态
辽东湾斑海豹的种群数量早在1930年就做过调查,当时有7100只。1979年调查时减少到2269只。此后由于采取了保护措施,种群数量一度恢复,1993年达到4500只。而近10年来,辽东湾斑海豹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在每年来辽东湾栖息、繁殖的斑海豹种群数量仅有1000只左右,已经到了濒危的状态。
田继光介绍说,造成斑海豹种群减少的因素大致有两点。第一点由于斑海豹的经济价值导致人类对其一度大肆捕杀。不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捕杀现象已基本杜绝,沿海渔民在发现被网住的海豹幼仔时也都能主动上交,积极救治。
然而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辽东湾斑海豹最大的杀手。一只成年斑海豹在“育肥期”里每天要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十分之一的鱼虾,但是随着渤海湾环境的污染,海里的鱼类数量越来越少,斑海豹的捕食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同时,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斑海豹的繁殖是需要在海冰上进行的,而如今辽东湾的冰层已经出现大面积减少,不断向大陆方向后退,也迫使斑海豹的栖息地距离人类越来越近。
辽东湾斑海豹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鳍脚类海兽。其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正在申报一级保护动物。然而不久前,就在与斑海豹栖息地数百米之遥,开发施工的脚步终于涉足这里,随着一条公路修建的需要,一些大型施工车辆开进了这片地域,打破了海岸线上原本的宁静。
对于生性喜欢宁静、远离人类活动痕迹而生活的斑海豹们而言,这样的局面使得它们似乎只有迁移栖息地的选择。但是让许多关注斑海豹生存状况的人担忧的是,随着人类开发的足迹越来越广,如今的斑海豹们又能迁往何处呢?
人类开发或使斑海豹无处栖息
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协会会长田继光介绍说,在今年的3月18日,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条关于滨海公路唐海线至三道沟道路工程的环评公告,在参照地图确定了公告中这段道路修建的位置后,他惊讶地发现,这条公路正好穿过目前盘锦市斑海豹的栖息地。
田继光解释说,斑海豹是两栖动物,因此不可能一直在海洋中生活,必须拥有一片可以上岸的地方作为它们的栖息地。而斑海豹的习性是喜欢远离人类活动区域而不被打扰的,因此如果在它们的栖息地附近修建公路,必将导致斑海豹被迫迁离这片栖息地。
然而最令田继光担忧的是,如今的辽东湾斑海豹已经再无适当的栖息地可迁。田继光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辽东湾斑海豹的核心栖息地,也就是上岸地点是在盘山县海域小道子老渔港附近。后来,由于那里渔港建设、油田开采、潮沟拦阻等因素,斑海豹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逐渐将上岸地点改在了下游3公里左右的六道沟附近。
而由于近几年旅游开发,人类活动已经到达了六道沟,斑海豹上岸地点再次往下游迁移了1000米左右,目前上岸地点就在六道沟和三道沟渔港中间。如果盘锦滨海公路唐海线至三道沟工程在这里通过,那么就正好碾在斑海豹的核心栖息地上。而这样一来,由于此地已经非常接近入海口,斑海豹们已经难以再找到适当的地方。
而如果没有了可以上岸的栖息地,很可能会对斑海豹种群的生存造成威胁,或者逼迫着这些斑海豹远走他乡,再也不会回到盘锦来了。
施工噪音直接影响斑海豹的生命
人类开发等活动给斑海豹带来的影响,并不仅是栖息地的破坏,这些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噪音,甚至会让斑海豹种群面临生存危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院院长韩家波对此有着深深的忧虑。
韩家波介绍说,斑海豹主要依靠声音来定位、导航、交流、求偶、寻找食物以及与同伴进行协调。上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斑海豹可以利用回声定位来感知外部世界及与同伴沟通,并实验证明斑海豹的回声定位在短距离中,对捕食是起作用的。
而加拿大生物心理学家雷诺夫在实验中发现,断奶前的小海豹能够发出一种频率很高的叫声,而雌海豹在海洋中真是凭借这种叫声来识别自己的幼仔,而海豹的听力在70、80分贝的背景噪音下对这种信号的分辨能力大约在8米左右。人类如果在斑海豹的栖息地周围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噪音势必会对斑海豹的声音交流造成影响。
此外,如果斑海豹们无法听到远处发声的潜在配偶发出的求偶声音,会直接导致斑海豹的繁殖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噪音影响了斑海豹们对于天敌等危险因素的警觉,那么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命。
介于这些可能存在的影响,如果无法避免在斑海豹栖息地周边施工,那么也应尽量选择每年5月到10月之间,这一段斑海豹离开栖息地的时间来施工,从而将噪音对斑海豹的影响降到最低。
公路施工暂停,期待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面对已经规划好的公路施工建设和可能带来的斑海豹栖息地破坏,3月30日,在盘锦市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盘锦市交通局、盘锦市公路管理处、盘锦市环保局、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和环评部门的代表。而这次会议的议题,则是探讨正在修建中的滨海公路是否会对盘锦境内的斑海豹栖息地造成影响。
田继光说,目前由于盘锦市政府对于斑海豹保护的高度重视,已经对道路工程进行了暂停,并委托专门的环评部门重新进行环评工作,争取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意见是,希望公路可以向北迁移5—10公里,这样就可以避开斑海豹的栖息地”,田继光表示,这一意见是否可行,最终还要等待相关专家作出的环评结论。
事实上,在2007年滨海公路盘锦段公示的时候,在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的努力下,曾成功使滨海公路绕开了黑嘴鸥栖息地,在南小河路段向北移了4.7公里。在有着这样先例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可以乐观地期待,斑海豹的栖息地一定也能够得到一个妥善的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环保扫盲班不与外族通婚的辽东湾斑海豹
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在全球斑海豹大家族中,辽东湾斑海豹最为“另类”。这是因为辽东湾斑海豹与其他繁殖区的斑海豹有遗传差异,属于独立的类群,因此才被命名为“辽东湾斑海豹”。
辽东湾斑海豹自古就有不与别处斑海豹通婚的习俗,它们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正的辽东湾血统。不过也正是这样,导致辽东湾斑海豹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种群生存能力较弱。这可能与过度捕捞导致的种群数量不足,逼得辽东湾斑海豹只能“近亲结婚”有关,但这些只是猜测,目前还没有科学定论。
辽东湾斑海豹已经到了濒危状态
辽东湾斑海豹的种群数量早在1930年就做过调查,当时有7100只。1979年调查时减少到2269只。此后由于采取了保护措施,种群数量一度恢复,1993年达到4500只。而近10年来,辽东湾斑海豹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在每年来辽东湾栖息、繁殖的斑海豹种群数量仅有1000只左右,已经到了濒危的状态。
田继光介绍说,造成斑海豹种群减少的因素大致有两点。第一点由于斑海豹的经济价值导致人类对其一度大肆捕杀。不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捕杀现象已基本杜绝,沿海渔民在发现被网住的海豹幼仔时也都能主动上交,积极救治。
然而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辽东湾斑海豹最大的杀手。一只成年斑海豹在“育肥期”里每天要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十分之一的鱼虾,但是随着渤海湾环境的污染,海里的鱼类数量越来越少,斑海豹的捕食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同时,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斑海豹的繁殖是需要在海冰上进行的,而如今辽东湾的冰层已经出现大面积减少,不断向大陆方向后退,也迫使斑海豹的栖息地距离人类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