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科学家称抢救江豚剩最后15年 勿重蹈白鳍豚覆辙

2011-07-10  来源:《长江日报》
[字体: ]

 抢救江豚只剩最后的15年!

  “抢救江豚只剩最后的15年!我们不能让白鳍豚的悲剧在江豚身上再次重演!”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博士大声疾呼。

  在武汉东湖官桥湖旁,坐落着中国唯一的白鳍豚馆,但馆中已无白鳍豚,现在仅饲养着5只长江江豚。

  2002年,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这里孤独离世。2006年,国际联合科考队在长江上未发现一头白鳍豚,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了。(野外50年没发现即为灭绝)。这个比大熊猫更珍贵,在长江生活了千万年的白鳍豚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白鳍豚的数量在300到400头之间,但长江被作为黄金水道加以利用,人们错过了抢救这个物种的最佳时期。

  同样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长江江豚现仅存千余头,并正以每年5%至10%的速度锐减。江豚现在的境况就是白鳍豚数十年前的境况。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1头长江江豚,但距人工繁衍江豚成功还有很长的路,科学家没有把握在15年内实现长江江豚大规模繁殖。

  白鳍豚和江豚是长江中仅有的两种哺乳动物,它们都处于长江水生物食物链顶端,它们的灭绝和种群锐减都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

  专家指出,长江豚类是长江生态系统的一种指示性物种。如果白鳍豚和江豚不能在长江中生存,长江也难以支撑同是哺乳动物的人类的生存。长江豚类的保护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物种的保护问题,而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