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设计之旅”展开梦想的翅膀

2011-10-04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昨天,在世纪坛前广场,游客们争相观看英国设计师保罗·考克斯基专为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创作的作品《诗之椅》。    

    “丁导,这大栅栏街边的灯杆上都挂着‘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条幅,咱一会儿能去看看吗?”“大家既然都想去看看,一会儿自由活动时,我带大家去。”国庆节期间,专带市内游团队的导游丁颖又临时多了个新任务——为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大栅栏新街景”做“兼职”。

    国庆假期头三天,丁颖连着带旅行团逛了三次大栅栏,每一次都有外地游客点名要看设计周活动,设计之旅中的一个个站点成了北京旅游新景点。

    大栅栏仅仅是这次设计之旅中的一个精彩环节。在2011北京设计周上,加盟“设计之旅”的116家机构(场所)包含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751设计广场等一批设计产业园区,清尚建筑、李宁等知名设计机构,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顶级设计院校,以及世贸天阶、大栅栏(西区)、博洛尼等特色设计消费场所,囊括设计数百项,成为国庆期间各地游客的一场文化盛宴。

    “知道了20年前的北京,我不再是‘老外’”

    昨天中午12时——设计之旅“大栅栏新街景”开放的钟点儿,从意大利来京的背包客罗斯骑着刚花20元租来的自行车,从北京国际设计周咨询台拿了份地图,直奔位于大栅栏西街的“大栅栏新街景”。从站点分布地图上,罗斯发现,这一段设计之旅旨在以一种开放、融合的姿态吸引文化及创意设计进驻历史文化老街区。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个临时商店、艺术展览、工作坊、创意空间将在大栅栏区域内的临街店铺、茶室、四合院及工厂旧址空间陆续展开。

    “我可以把自行车停在你的门口吗?”在以“寻回失去的情感”为主题的“失物招领”店门前,罗斯友好地向一位“80后”店主询问。在得到允许后,她在店门口对照地图,核实这里是否就是自己一直想看到的“北京上世纪80年代家庭布局典型再现”。铁皮暖壶、搪瓷缸子、实木质地的办公室座椅、只能播八个频道的18英寸老彩电……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尽管店里正在参观的七八位游客已经转不开身,但眼前的一切让罗斯瞪大了眼睛。“20年前,北京人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和现在的北京更没法比。”她操着流利的中文,问“失物招领”的“库房”在哪里。

    “你说的应该是总店吧?在国子监。”罗斯连连点头,从柜台上拿了张名片。“我一定会去看看。”

    大栅栏西街有600年的历史了,这里有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青云阁,有稻香村的发祥地。在这样一条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老街,罗斯和其他游客一样,“在这里,看懂北京。”

    骑了一整天的自行车,罗斯的好奇心仍未消退:“听说原来北京人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是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格外开心:“知道了20年前的北京,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老外’了。”

    从百年四合院幻想30年后的北京

    东城,大栅栏,燕家胡同。

    沿途有蓝色的设计周导游路牌指引,想找到这座微型四合院一点都不费力气:院子里的北房是一座废弃民居,目前暂时被改造成了一个没有楼顶的二层楼,名叫“天窗咖啡馆”。在二楼的几个小隔间里,码放着几张小凳子,隔壁不时传来游客的夸奖声:“这里的节日,让人很有感觉,晚上能坐在这里喝咖啡、看月亮,真是棒极了!”

    从没有玻璃的窗户向外望去,屋顶是瓦片、绿树、红旗……以本土化设计和当地景观为设计元素,“天窗咖啡馆”所在位置已伴随着残存的建筑遗迹变身为一个幽静的城市绿洲,游客在大栅栏地区厚重的历史背景中品尝咖啡、红酒。

    “如果在设计周期间能够吸引足够的游客消费,那么我们会在设计周活动结束后入驻大栅栏,成为大栅栏西街第一家咖啡馆。”咖啡馆一层吧台前的三位“洋伙计”各有分工:制作三明治、调酒、记账收钱,忙得不亦乐乎,游客们也乐得自在惬意。

    了解了北京的过去和现在,“大栅栏新街景”里面的北京未来,尽在位于原北京继电器厂厂房内的“二环 二零四九”。这个将二环路沿线转化为公园的大胆构想,增添了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的厚度。

    “你说说,2049年的北京会是什么样儿?”坐在展厅内的长凳上,一对年轻的情侣正在讨论着——也许,到时环路都被大片的绿地取代,绿地与波光粼粼的护城河共同构成城市绿化带,汽车全部停在地下,利用立交桥下的空间修建公共图书馆。这部新奇的城市规划引得很多游客围观,展厅内几十本介绍规划的小册子刚一摆出来,立刻被一抢而空。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