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欧亚极寒为全球天气变冷开端可能持续20年

2012-02-14  来源: 中国环保网
[字体: ]

进入2012年,全球气候开始变得不同寻常,“极寒天气”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据报道,欧洲部分地区近期出现百年来最低气温,以及数十年来最大规模降雪,目前已经造成超过500人死亡。流经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多瑙河结冰,沿岸匈牙利、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及塞尔维亚6国航运瘫痪。

亚洲日韩两国也遭遇暴雪频袭,积雪厚达三四米,多地出现雪崩。韩国首都首尔出现55年来最低温,雪灾已造成日本至少63人丧生。我国内蒙古、黑龙江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跌破零下40℃,130日,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5.5℃。

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近来欧亚的极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30年。甚至还有媒体宣称今年的寒冬显示“地球的小冰河期可能已经来临”。

不是说全球在变暖吗?为什么还会变得更冷?人类真的要持续面临极寒考验吗?

极端天气

全球变暖正是引起极寒天气的深层原因,北极海冰融化将北极天气带给了欧亚地区

日前,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发布寒冷天气调查结果,认为气候变暖使北极圈内巴伦支海的海冰减少,造成低气压北移,西伯利亚高压范围扩大,形成强冷空气袭击日本。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该海区的海冰面积通常达到60%70%,但今冬只有34%35%

与此同时,欧洲科学家就欧洲所遭遇的寒流也发表了类似观点。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对英国《独立报》说,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体积在近30年里减少了20%。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其结果是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进发,导致当地气温骤降。

“全球变暖正是引起此次极寒天气的深层原因,北极海冰融化将北极天气带给了欧亚地区。”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广东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对此次极寒天气出现的原因,世界气候专家们给出了基本一致的说法。”广东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2012年以来,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对流层中层、欧亚地区中高纬的高度场呈西高东低分布、环流经向度大,这种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向外扩散,这是导致欧洲和东亚各地出现严寒天气的主要原因。

而这种异常,很有可能就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杜尧东介绍,全球变暖,不只是温度上升那么简单。全球气候变暖后,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原有的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被打乱,造成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出现。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认为,极端天气的出现及其强度频度的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主要表现为平均气温的升高,海平面上升,降水不均匀加剧三方面。“全球变暖是一个平均的概念,是长期的一个趋势,慢慢往上涨。气候系统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反复无常,这种复杂和反复无常就包括极端热和极端冷。”

为什么温度上升会引发极端气候呢?周永章表示,地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保持着自然的平衡,温度异常上升就打破了系统平衡,比如台风来得次数比以前多,风力比以前大,反映到气温则是有些地方降温,但有些地方升温较高。2005年德国冬天就出现了寒冷的极端气候,而在巴基斯坦、印度等地,2006年至2008年变得异常热。

“中山大学气象系是专门预报天气的,以前觉得天气预报不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准了,但是到了现在又不准了。不是我们的预测技术水平降低了,而是我们的预测对象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周永章表示。

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在时间上并不均匀,总体趋势并未因个别地区出现冷事件而发生改变

“气候冷事件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进入停滞期。”杜尧东研究员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意味着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也不意味着地球所有地区均同步发生同样幅度的变暖现象。全球气候变暖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式变化、呈升温趋势为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还受到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和气候系统内部调整过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年际(年与年之间)、年代际(十年至数十年周期)甚至更长的波动。

“全球气候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现有的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因个别地区某个时段出现的冷事件而发生改变。”杜尧东表示,1906年—2005年我国全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约1.1℃,但同期西南地区(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四川东部和重庆等地)却降低了0.4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欧洲寒气袭人,同属北半球、尚处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如果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杜尧东研究员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全球变暖,1906年-2005年期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特别是近4050年,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研究表明,增温更加明显,增温速率是每100.2℃。这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称IPCC)根据全球大量、长期的观测资料得出的结论。

去年年底,我国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杜尧东参与了这次评估。报告显示,1951年-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38℃,变暖速率为每100.23℃,比全球气候变暖速率略高,这种趋势近10年没有明显的变化。

虽然在全球变暖话题上,科学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不过,在争论的核心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已经比数年前有了较大的变化,之前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顾问委员会(NACOA)前副主席Singer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是完全否认气候变暖,现在改为争论变暖的原因,其背后的含意是已经承认了全球变暖的事实。

争论不休

全球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引起,由于涉及到国际政治利益,这一问题变得错综复杂

虽然如上文所述,全球正在变暖似乎得到了正反两方科学家认可的事实,但在科学界内部,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还是吵得天翻地覆,毕竟全球变暖这个话题要落在“是否是由人类活动引起”上才有意义。由于涉及到国际政治利益,这一问题变得错综复杂。

持“人类自身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观点的是联合国直接支持的IPCC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表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90%以上可能性)IPCC因此还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与此同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批科学家从1993年起成立了一个针锋相对的组织,并在2007年正式命名为NIPCC(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与他们的名字一致,NIPCC的观点几乎处处与IPCC报告针锋相对。

20084NIPCC出版了决策者摘要,题为“自然而不是人类活动控制着气候”(以下简称NIPCC报告)NIPCC报告总结认为,IPCC报告的主要结论“1979年之后的全球变暖非常可能(90%99%)是人类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是错误的,因此《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协议都是不必要的。

杜尧东研究员表示,即使在中国,全球变暖的命题也存在着相当激烈的争论。例如,持相反观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霍裕平认为全球变暖恐慌系炒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也认为,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并无确实因果关系,气温增暖在先,二氧化碳变化拐点在后,而近20年间全球气候急剧增暖是由于太阳辐射以及海洋影响四波共振的结果。

2009120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146名地球科学家,有90%认同“过去200多年中地球正在变暖”同时有82%的科学家赞同“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起显著作用”。但中国科学院丁仲礼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是真理的判断,不分主流与少数。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