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北京钟鼓楼

2012-06-14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古代都城的报时中心

图为资料片

    北京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钟鼓楼的建筑典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朝,曾为古都北京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是古都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古都北京的“表”,在“暮鼓晨钟”声中向古都报送了652年(1272-1924)的标准“北京时间”。

    鼓楼初名“齐政楼”,通高46.7米,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鼓楼二层原有的二十五面更鼓,现仅存一面主鼓,并已残破不堪。

    钟楼位于鼓楼北100米处,钟楼通高47.9米,全砖石无梁拱券式结构,分上下两层。钟楼二层悬挂着一口明朝特大报时铜钟,重约63吨,是我国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报时铜钟,被称为“古钟之王”。

    钟、鼓报时敲击方法相同,即“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通敲两遍即一百零八声。古人用一百零八代表一年,即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三个数相加刚好一百零八。

    1925年,北京鼓楼成立“京兆通俗教育馆”,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民众教育馆,开创了民众教育之先河。为深入挖掘钟鼓楼文化内涵,北京钟鼓楼文保所先后复制了25面报时更鼓、“铜刻漏”、时辰香等古代计时器具,每日向游客展演古代报时方法。

    【温馨提示】

    地址:东城区钟楼湾胡同临字9号

    电话:84027869

    票价:鼓楼:成人20元 学生10元

    钟楼:成人15元 学生7元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