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一小时“逛”遍千条胡同

2012-07-17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昨天(15日),在《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上,一名小观众手持导览讲解器仔细观展。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有人说它如同“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也有人谓“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莫说花一天,就是用上一周的时间也未必都转悠得过来。然而,囊括了记录其发展历程的历年文献、影像以及文物的一次展览——“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却可以带你在一个小时里“逛”遍拥有近八百年历史的数千条胡同。该展开展以来一月里,已帮助约10万人次实现了这一“奇迹”。

    步入首都博物馆地下1层A厅,领上免费的解说器,迎面而来的是展厅墙壁上刻录的郁达夫散文《北平的四季》。尚未从“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的语句中回过神来,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小伙埃瑞克松已踏进一段有关胡同的历史。墙面投影仪上,一帧帧以故宫为中轴的街巷场景图片徐徐闪过。他告诉记者,每年夏秋两季他都会来北京旅游,最大乐趣就是在胡同里穿行。

    这次展览不仅让他有机会“一览众山小”,而且可以完成一次时空穿梭。展墙上介绍,北京的建都史是从金代开始,然而胡同这个名称则在元朝才正式出现。“我一直以为中国的胡同在唐代就有了,这回长见识了。”

    为了让参观者对北京城胡同全貌有所了解,展墙上特意挂上了4张放大版京城旧地图。埃瑞克松颇有些调皮地拿出了新买的2012版北京地图。他仔细地辨别着每张图上的差异。“布局方向改变了,连数量也变得很快。”他在随身携带的记事簿上写道——随着年代越往后,胡同布局显得越凌乱,而胡同数量却在急剧增加。分析完抽象的分布图后,接着可以仔细瞧瞧走道里摆放的不少老旧照片。在一幅名为“上世纪二十年代粮食胡同”的照片中,拥挤的胡同里,各式各样的幌子,显示那里曾是一片繁华的商业街区。照片和文献中间穿插着一些文学名家对胡同的描述,品味其中文字,也增加了胡同的历史感。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胡同”展区细究的参观者最多,不少人会将不同意见与个人建议直接递交给他们。“有时候一天能收到数十条。”

    走出胡同,埃瑞克松抬表一看,尚不足四十分钟。接下来就进入展览的第二单元“四合院”。相比于数字影像介绍,埃瑞克松显然对木质模型、砖质残墙颓垣更感兴趣。“在我看来,北京城好似一座放大版的四合院,紫禁城好比象征尊贵的正宅。”在命名为“人家”的第三部分展区,陈列着书房、卧房和堂屋,也有北京旧式生活用品和劳作用具的展示,“就像主人把你带进四合院里面参观一样。”埃瑞克松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