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中关村曾是太监墓地

2013-01-2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字体: ]

  北京正在大兴土木修建地铁,打造这个人满为患的超大城市的地下运输网络。目前,北京地铁总运营里程已达四百四十公里。其中香港方面参与建设的地铁四号线更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地下交通“大动脉”,它穿越了海淀、西城、宣武、丰台四区。

 

  从线路图上看,四号线地铁经过三个“村”──龙背村、中关村、魏公村。在这三个“村”中,又以中关村最为出名。 中关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发展起来,这里首先建起了“电子一条街”,内地的一些媒体称其为“中国的硅谷”。从地理上讲,它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海淀区一带,在西北三环路西北四环路中间。比邻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然而在数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并且大多是太监的坟墓。 中关村一带过去是永定河故道,当地人称为“中湾儿”。因为这一带山清水秀,从明代起,宫里的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到清代这里已经形成了太监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北京市井百姓将太监谑称为“中官儿”,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儿坟”。现在北大物理楼楼北的院落中,曾经就有太监祭祀的刚秉庙,还有一个叫“刚秉”的太监像。

  后来,民间还出现了一些与“中官”谐音的叫法,如钟关、中官屯等。中关村是怎么从“中官”演化为“中关”的也有不少传说,有人认为,清朝末年有关人员编制地图时,因为“中官”寓意太监不太好听,故将其“雅”化为“中关”。又有人说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关,用于祝寿,因此得名。   民国时期,在临近中关村的西郊皇家园林基础上建起了清华和燕京两所大学。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一九四九年后,在制定北京总体规划时,当局将中关村这一带规划为首都的文教区,于是大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汇聚这里。倘若再叫“中官儿”,就不合适了,据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当时提出改名“中关村”。陈垣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一九五二年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在修建中国科学院的时候,陈垣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提议改名“中关村”。  另有一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下属的《中华地理志》编辑部于一九五三年迁至中科院新址后,在印制新址第一批信封和信笺时,经办此事的行政干事袁保诚在口头的语言传递中误把“中官屯”听作了“中关村”,时值“三反五反”时期,为免于“浪费”罪名,信封只好将错就错地使用,结果中关村名称沿用下来。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