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北京东城为160余处老建筑建立“档案”

2013-08-22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图为杜聿明、侯镜如、宋希濂、郑庭笈四位抗日名将旧居。

 

 

    前门大街的南段近日正在举行东城区老建筑图片展,图片中的建筑全部来源于东城区对老建筑的摸底调查“档案”。去年8月以来东城区对辖区内反映时代特征的1100多处建筑一一走访,从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60余处进行了详细记录,建立“档案”。

    自2012年8月以来,东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大学及专家,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对辖区进行摸底式走访,发现了不少具有历史研究意义的老建筑。

    有图片、有故事、有详细的建筑学分析,160多处老建筑都有详细地记载。据东城区名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老建筑按照时间顺序被大致分为了传统建筑、近现代建筑、工业遗址、新中国建筑和名人旧居5类。其中,最“年轻”的北京饭店东侧大楼也是上世纪70年代完成的。

    老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在东城区辖区内这样有故事的建筑最为集中。朝阳门街道的前厂胡同内,就有这样一个老院子:三进的四合院,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杜聿明、侯镜如、宋希濂、郑庭笈四位抗日名将都曾在同一时期在这里居住过。

    这四位高级将领,都曾声名显赫,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几个老军人又回归于普通公民。四个人在同一个单位上班,由同一个单位发工资,四个人都在前厂胡同内的这处老院子内安了家,建筑本身就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而距它不远的大兴公寓则反映了北京从帝都转为生活化的近现代城市的历史。民国时期,除了在此定居的人,当时北京也出现大量需要临时租住房屋的社会需求。一些四合院转为宿舍,也伴生出专门用来出租的西化概念的公寓。大兴公寓就是其中之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