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生态资源 > 正文

南锣鼓巷感受最浓的“京味”

2014-03-12  来源: 羊城晚报
[字体: ]

  老街古巷内的北京风筝店

  古色古香、京味儿十足的老舍茶馆

  北京传统小吃煎饼果子

  至今已有740年历史的南锣鼓巷

  京城的板车总会令海内外游人兴趣盎然

  菊儿胡同里的老四合院

  一夜扬名的雨儿胡同引来老外驻足拍摄

每次走到南锣鼓巷时,总能看穿梭于南锣鼓巷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来自各地,肤色也各异,步行或骑着单车漫行观赏,寻找自己喜欢的酒吧、美味,休闲静憩,感受北京最浓烈、最地道的“味道”。

  中国第一巷的老风情

  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元大都里坊的遗存,胡同格局的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胡同节已举办7届,“胡同节”之所以有理由在南锣鼓巷连年举办,不仅因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而且南北走向长约800米南锣 鼓巷,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 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 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 蚣街”。就像汉字有她横平竖直的美丽。

  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堪称“东边一个王爷,西边一个大臣;南边一个总理,北边一个军阀。”

  今天,这些或快乐或忧伤的达官贵人在灰色建筑里早已消失得只剩下传说,蒋介石的行辕、荣禄的宅邸、文煜的可园都不复往日容颜。靳云鹏的金粉之家 已变成中央戏剧学院,住满了将要粉墨登场的文艺人;炒豆胡同僧格林沁的祠堂摇身一变,成了宾馆;雨儿胡同画坛巨匠齐白石老先生当年的居所,挂着“北京市美 术家协会”的牌子,且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十分完好,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近些年南锣鼓巷,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 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百家店有百家特色

  漫步在巷子里的130余家店铺之间,一路走下来,饮酒、读书、上网、品茶,还有各种民族风情小店,有百多家店铺,经营项目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 乱,一道十足的文化风景线。用思辨的眼光看,店与店之间从店铺起名、设计到经营内容、文化内涵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且各自将特色都彰显到极致。

  南锣鼓巷首先是一条北京非常有特色的酒吧街,继三里屯、工体、后海之后的一个文艺小资居多,扎堆儿喝酒听歌的地方。“过客”酒吧是南锣鼓巷的第 一家酒吧,也是全国第一家旅游主题酒吧。推开一扇厚厚的黑漆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意盎然的老北京四合院,葡萄藤爬满了整个天棚,高耸的书架把酒吧隔成 两个区域。酒吧老板酷爱旅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骑到了西藏。

  12SQM Bar & Cafe是南锣鼓巷最小的酒吧,仅有12平方米,整个空间被大大的吧台和酒柜占了大部分,窗台成了最受欢迎的座位。来自加拿大的店主把很多加拿大当地酒拿来。如“怪”啤酒,对着光看,瓶子内会有沉淀,因为这个啤酒是先灌装后发酵的。

  这里酒吧加餐饮是一大特色。“咂摸”是南锣鼓巷目前为止面积最大的一家店,是酒吧,也有京味传统和现代碰撞交融的美食鱼香肉丝比萨、回锅肉比萨、宫爆鸡丁比萨、烤鸭比萨等。能够入选世界权威媒体评定的美味餐厅在这里都不难找到。

  在南锣鼓巷穿行,无意中发现有一群人把巷子挤得水泄不通,排队买“文宇奶酪”早已成为南锣鼓巷的一大景观。店主原是一位老师傅,祖上得到宫廷里 厨师的真传,每天从12点开始营业,卖完即止。棉花胡同一很不起眼小店,每晚就会爆满,在这里把烧烤当成一件很创意的事情,一打可选择多种口味,且香味扑 鼻。

  除了特色酒吧、餐馆、咖啡馆,还有很多门类不同、大小不一的特色门店。如老国营“沙井副食店”;实现艺术梦想的乐天陶社;淘到很多老碟片的传运 书刊;不足7平米的狭小空间,竟可以享受到顶级演奏的吉他吧;天珠、佛像、手链、耳坠、项链……带着浓浓雪域风情的藏民族的“天堂屋”等。

  店名也颇具创意。如相貌为双眼皮也可入内的“单眼皮”酒吧;融合了意餐、俄餐、印度餐等等优秀菜系,组合成的“与食巨近”餐馆;“肚脐眼”T恤店;“有吃有喝生产队”等等。

流淌着绿色的文化理念

  几代人居住在古巷的老街坊,请教他们每个人都会讲出每个院落、每个门脸,甚至每个门墩的故事。时代的变迁和进步,如今这道老北京的风景线流淌着 的历史故事,融入了许许多多的当代意识,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商家与居民和谐共处。原创接地气,环保又温馨,多元文化在绿色的理念中 相依、相融、相生。

  南锣鼓巷向北走到头的一条胡同叫菊儿胡同,1990年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危房改造工程,“有机更新”了这条古巷中的小胡同。使其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又适合现代人居住,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南锣鼓巷街区内的居民说,“这些胡同是北京的灵魂,北京博物馆里的东西在这些胡同里还在活着;如果要让北京的小孩看北京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还要 给他们带来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就会影响他们,他们长大以后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地方,是从这儿出来的。”在南锣鼓巷炒豆胡同里居住了11年的英国人江海森, 常常搬个凳子坐在胡同里和街坊们侃大山。他创办的以“创可贴8”的小店,设计的创可贴T恤从独具代表性的中国及京味特色元素中汲取灵感,重现其时代韵味。 包括装修在原材料上秉承环保理念,所用的油墨和棉花都是生态环保的。

  国内第一个以胡同文化为主题,以推动民族、当代、原创戏剧的发展为宗旨的南锣鼓巷戏剧节,每年如约在南锣鼓巷区域举办,2013年第四届南锣鼓 巷戏剧节剧目达到39部。在剧目的选择上,重视文学关怀、重视美学关怀、重视理性关怀,推动民族、当代、原创戏剧的发展,使南锣鼓巷戏剧节成为名副其实的 草根戏剧节。

  多年前去过南锣鼓巷的游人会感觉到,现在巷子中的电线不在空中织网,灯光和色彩不再刺眼,音响轻柔听不到噪音,看不到垃圾也感觉不到异味。

夜幕降临,眼前这条“味道”十足的古巷在点点灯火的妆点下,朦胧而诗意。酒未沾唇已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