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技资讯 > 正文

北航本科生独立设计的探空火箭在酒泉成功发射

日期:2006-11-09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

    11月1日8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倒计时声响起:“……3、2、1,点火!”“北航一号”探空火箭拔地而起,直驱长空。



    这枚火箭由北航的14名本科生独立设计完成。火箭发射前,学生们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合影。

    23岁的朱浩,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学生。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他和自己的13位本科同学完成了一件普通人看来有些神奇的事情:研制一枚探空火箭,并把它送上蓝天。

    11月1日凌晨,朱浩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场。临近发射,他们的心情愈发紧张。8时整,倒计时声响起:“……3、2、1,点火!”一枚火箭拔地而起,直驱长空。11时、12时,另外2枚火箭也被成功送上蓝天。

    这3枚火箭同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探空火箭项目”。由大学本科生独立设计并成功发射火箭,这在我国还是头一次。

    “‘北航一号’不是玩具,而是‘真’火箭”

    作为此次火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朱浩这样介绍他们一年来的心血:“‘北航一号’可不是玩具,它是一枚真正的火箭。”

    “北航一号”探空火箭全长2.5米,重95公斤,有效载荷质量10公斤,火箭的六大系统一样不少。

    “‘北航一号’的升空高度达到9800米,落点和原来预算的差不多。火箭的六大系统中,有4个测试成功,1个没有测试到,遗憾的是,回收装置最后没能打开。不过,总体来说火箭发射取得了成功。”朱浩说。

    探空火箭是在高空进行探测和科学实验的火箭。据介绍,“北航一号”探空火箭主要用于大气参数的测量。有专家评价说,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很大,尤其是为廉价火箭的发展探到了新路子。

    “造一枚‘真’火箭,不容易”

    “别看我们都是宇航学专业的,但要造出一枚真正的火箭,还真不容易。”朱浩接受采访时说。

    2005年11月,朱浩取得了保送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他和几个同学开始构想从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北航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国飙的脑子里,也在盘算着学生培养的新方式,“最好做一个航天项目,让学生能用到所学的相关知识”。

    很快,朱浩和几个同学从蔡老师那里接过了研制探空火箭的项目。由12个素质好又学有余力的同学组成的团队,按照火箭研制的分工,开始了工作。后来,又有两位同学加入进来。

    “最难的是开头。”朱浩说,“光搞清楚从哪下手,就折腾了一个月。”他们无数次地向学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请教,方案一次次被否定,问题一个个被解决,“动力先行,最后终于决定,先从发动机入手”。

    “没想到简单的原理实践起来会这么难。”参加火箭项目的王文龙告诉记者,以前虽然学过火箭发动机、流体力学等专业课程,但实际设计则需要掌握大量书本上没有的工程实践知识和经验。光是发动机组的电脑设计图就在老师和专家指点下,先后修改了5次。

    “像真正的航天人一样工作”

    设计火箭这样的高难度项目,其中的复杂性无法预料。“北航一号”项目刚刚启动,整个团队就陷入了困境――由于对各个环节估计不足,日程安排不合理,项目进展缓慢。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