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技资讯 > 正文

“中国计划”再探极地奥秘 极地热在全球掀起

日期:2007-03-02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

 

  2006年2月9日,我国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队队员在采集样品。新华社发



    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座北极科考站黄河站落成。新华社发

    3月1日,“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极地年活动—— 

    中国政府1日宣布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启动。这标志着第四个国际极地年活动,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开了帷幕。

    我国在1984年就进行了首次南极考察,但参加具有125年历史的国际极地年活动,还是第一次。

    中国“熊猫计划”成为国际极地年核心计划之一

    时隔50年之久,又一次国际极地年计划在全世界铺开。据了解,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科学家参加和介入。全世界超过30个国家成立了国际极地年国家委员会,近20个国家制订了国家计划。

    在各国科学家递交的1200项计划建议书中,国际极地年联合委员会最终确定了一批核心计划,“这些计划让人看到了人类探索南北极的雄心”。这些科学研究项目覆盖了170个学科,涉及南极区域的有30个,北极区域的有88个,两极区域的有42个。

    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中的核心计划也入选其中。该计划全称为“南极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其英文简称PANDA,恰好是“熊猫”的意思,因此该计划又被称作“熊猫计划”。

    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介绍说,“熊猫计划”将通过一条包含海洋、冰架、裸岩、冰盖、大气、近地空间等要素的综合考察断面,观测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在关键地点钻取冰芯、岩芯、沉积物样品,将现代过程研究与历史演变相结合,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预测地球系统科学及其关联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的未来变化趋势。

    “熊猫计划”受到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极大关注,并吸引了多国科学家的积极参与。

    例如,地质学家们对“熊猫计划”所要考察的“冰穹A”地区非常感兴趣。“他们不仅希望在这里研究古气候层的变化,还希望通过打钻、取岩芯来研究整个南极大陆的演变过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海博士介绍说。

    极地科考取得瞩目成绩,中国科学家期待更多成果。

    和125年的国际极地年历史相比,中国开展极地考察的时间并不算长,但20多年来,中国的极地事业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北极黄河站,“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形成了“一船三站”的格局。

    我国成功组织了23次南极科考、2次北冰洋地区科考和3次北极科考,积累了大量极地科考经验和宝贵数据、资料和陨石,尤其是2005年1月18日,第21次南极科考内陆冰盖考察队,成功实现了从地面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区域,创造了人类极地考察史上的一个纪录。

    目前,我国两个常年南极科学考察站都在南极洲边缘地区,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

    有关人士介绍说,为了进一步拓展南极考察的范围及所涉及的科研领域,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将建在南极内陆地区,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论证。

    “有关极地的基础研究也正在积累阶段,可望产生更多的原创性成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说。

    中国作为第四次国际极地年发起国之一,除了推出“熊猫计划”外,还将推出北极科考计划、国内外科学家“互动”的国际合作计划,以及数据共享和公众宣传计划。一直期待揭开更多极地奥秘的中国科学家们,将因此更充分地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而贡献力量。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