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开始计划在海淀区北部打造“第二中关村”。目前,这一构想已经成为现实。
从一片田野变身为前沿科技高地,北京海淀北部新区用了不到5年时间。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开始计划在海淀区北部打造“第二中关村”。目前,这一构想已经成为现实。
在过去两个月里,29个重大项目集体签约落户海淀北部新区,“第二中关村”已名副其实。该区域广阔的价值前景还吸引了五矿集团、万科集团等一批知名房地产企业前来抢滩。据悉,五矿集团、万科集团在海淀北部新区共同投资开发的新楼盘——五矿万科如园——即将正式亮相,目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第二中关村”凸显磁极效应
日前,继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中国普天科技创新园、中国南方工业研究院和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正式入驻海淀北部新区之后,又有25个重点项目落户中关村翠湖科技园。据介绍,这些项目投产后,年收入预计可突破300亿元。
“自从海淀区启动北部新区开发建设以来,这样的火爆场面持续上演。”海淀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的海淀北部新区一派繁忙景象。中国人寿研发中心2期项目、华为研发中心4期项目、中科院计算所龙芯产业园2期项目、中关村壹号项目等10多个重点产业项目今年上半年已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在实创股份所属的园区内,开工、复工项目已达30多个,开工、复工面积达28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预计到今年末,该区域内工程开工、复工总面积将达到372.48万平方米。
这些重大产业项目使海淀北部新区成为高科技的孵化器,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不断聚集。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已经有近350家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签约入驻海淀北部新区。据初步估算,入驻企业2010年总收入约442.4亿元,上缴税金约25亿元,年产出率为3.52亿元/万平方米。
区域规划促海淀新区蜕变
众多大企业为何纷纷看好海淀北部新区?在2006年之前,占海淀区总面积约50%的海淀北部区域还是一片荒凉之地。虽然与海淀南部区域之间仅隔着一座百望山,但是发展速度却不可同日而语。短短5年过后,为何海淀北部新区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的掘金之地?
2010年4月,海淀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主任会议正式提出,启动海淀区北部规划调整工作,在海淀区北部形成“一心一带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其中,“一心”指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核心,“一带”指沿北清路呈带状发展的40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多组团”指为产业功能区提供配套服务、解决农民搬迁安置和职工平衡问题的多个功能组团。
按照规划,海淀北部新区将重点打造永丰、稻香湖、上庄三大建设组团,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五大产业,形成与北京昌平产业园区东西对接、南北融合的产业集群。同时,要把大量优质的城市资源引入海淀北部新区,使其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经济区。
未来10年,海淀北部新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年产值逾1万亿元、人口超过100万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生态环境一流、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区域。
在各项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海淀北部新区以新的姿态、新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同时,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下,海淀北部新区已经蜕变为科技创新集中、环境优美、能够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城市科技新区。
新区发展能否带火高端楼市
海淀北部新区的成功蜕变能否带火当地的高端楼市?“中关村的楼市发展轨迹就是海淀北部新区未来的发展轨迹。”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表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已成为中国的硅谷。同时,该区域也成为北京市房地产交易最活跃、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住房价格一直远高于周边区域。
海淀北部新区与海淀区南部的中关村相比,起步较晚,发展空间更大。同时,诸多高科技企业的入驻将带来大量的高端需求。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海淀北部新区的从业者已经从2万人增加到4.2万人。随着高新企业的不断入驻,海淀北部新区就业者的数量将持续增加。
“高端人才的涌入必将带来大量的购房需求。”陈云峰表示。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2008年至今,海淀区一共有9块住宅用地进入市场。其中,位于海淀北部新区的住宅用地仅唐家岭和西北旺两块。目前,建在唐家岭地块上的住宅项目已经被正式定名为五矿万科如园,将于近期进入市场。
据悉,五矿万科如园将被打造成海淀北部新区独一无二的国际化人文居住区,让居住于此的人摆脱钢筋混凝土的束缚,放慢生活节奏,感受家的静谧和温暖。
据了解,五矿万科如园所在的海淀北部新区目前已开始完善配套设施。上庄路南延长线工程(含西山隧道)已经公示,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与海淀区政府已经签订合作意向书。未来10年,海淀北部新区将新增5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质量有望达到海淀区南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