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成长了,人员增多了,办公场地自然需要扩大,买还是租,是经济账,也是发展观。办公空间、企业形象、交通、配套、员工意愿、合作伙伴距离、价格,统统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既要满足当下,又要着眼未来至少三至五年的发展,选址,是大事,马虎不得。
过去的十几年,是中关村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其范围从核心区逐步拓展到西区,再到五道口,再到上地,如今在京城乃至全国多个城市落地了多个中关村科技园。 规模扩出去了,但核心人才依旧紧紧围绕在海淀片区内,究其原因,一方面该区域是中关村的原生地,发展早,产业集中度高,另一方面,是因京城超半数高校聚集 于此,毕业生对本区域熟悉,不愿远离。但随着区域发展逐渐饱和,租金飞涨不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扩大办公空间时的一房难求更是迫使不少企业不得不 缩小人均办公面积或是分散办公,员工有情绪,工作效率难免有所下降。搬,似乎成为了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既然要搬,那么就得先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决定租还是买的问题,另一个就是要考虑往哪搬的问题。
先来说说租的问题,租金是硬性支出,所以空间当然以够用为原则,没可能租着预留面积空置着。但从城市发展速度来看,现在能租到的地方,未来几年是否还能 提供可以扩容的面积?即使有,价格会涨到什么水平,看看现今的中关村,结果不难想象。那买呢?成熟的位置,价格不菲,虽然物有所值,但如果一次性投入过 大,还是会对企业发展有所影响。远一些的位置,价格倒是相对便宜,但员工能否接受,是否会有流失?合作伙伴会不会离的太远不便于沟通?会不会太荒,没地铁 没公交,没配套,像是进了村,想要买瓶水都得开车跑出去几里地?
那有没有价格适中,距离不太远且交通方便,周边配套完善的理想办公场所 呢?以中关村为中心,向东向南,都是市区繁华所在,价格低不了多少,产业配套还远远不及。西面呢?万柳、巴沟基本没有空间了,再往西,进入到西山区域,都 是管控类用地,不可能发展为科技园。那就只有往北了,这也是中关村这些年扩展的主要方向。上地先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产业集中程度很高的成熟片区, 并带动其北部的北清路快速发展,伴随着配套的日趋完善,该区域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北清路一线的价格都已向着3万元/平方米靠拢。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这个 区域已然比较理想,这也是腾 讯、联想、百度等大企业纷纷进驻其中的原因。但毕竟价格因素是个刚性条件,少点投入能不能解决选址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从上地、北清路继续往北,进入离 核心区最近的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昌平园。
这里北靠蟒山,南依京密引水渠,西邻白浮泉湿地公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而中关村昌平园 东区与昌平新城地域重合,在产城一体化的先进理念指导下,规划有产业园、居住区、商业和商务配套,建成后计划常住人口达到10-15万人。目前路网建设已 基本完成,周边建成及在建居住区达上百万平米,如:路劲世界城,中铁青秀尚城,长滩壹号,廊桥水岸,泰康养老社区,北京风景,其中世界城配套商业6.9万 平方米,中铁青秀尚城配套商业1.5万平方米将于几年内投入使用。
南部的沙河高教园区,汇集了中央财经大学、北邮、北航、北师大、外交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生超过十万人,将为区域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这样一个三区交汇的黄金位置,既能享有中关村园区政策与产业聚集平台带来的诸多优惠与便利,又以产城一体化解决了企业办公硬件、商务集群、人才吸附、居 住生活等一系列问题,电子科技、能源及新能源、环保、医药、生态农业、教育等多重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在园区内,而该区域企业独栋单价 不到2万元/平米,一个两千平米的独栋总价不到四千万,仅相当于中关村核心区同等面积三年租金,是典型的价格洼地,新开通的昌平线地铁与8号线、13号线 相连,与上下班客流反向运行,可以使员工一天的好心情从上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