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卖场 > 正文

中关村卖场人士自揭导购问题内幕

日期:2007-05-16  来源: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字体: ]

   不少曾到中关村电子卖场买东西的消费者都对卖场内外的导购人员记忆深刻,他们人数众多,用诱导性的话语对来来往往的消费者进行“轰炸”,且乐此不疲。日前,一些中关村电子卖场内部人士和经销商向记者揭开了导购问题的内幕。

■六七年前中关村没有导购

    “你仔细回忆一下,2000年和2001年的时候,来中关村买电脑有没有碰到过导购?”中关村某电子卖场的内部人士对记者发出了询问。
    这位内部人士非常肯定地表示,六七年前的中关村电子卖场基本上没有导购人员。他说,那时候各经销商经常在卖场门前进行路演和各类市场活动,已经能够起到聚拢人气的作用。不过,由于这类活动越来越多,带来了一些问题,在有关方面的要求下,这类路演活动逐渐减少,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聘请导购实际上是中关村经销商们面临市场竞争作出的一种选择。没有了路演活动吸引人气,中关村的经销商面临人气不足的问题,于是他们想出了聘请导购人员拉客的办法。2002年开始中关村卖场的经销商们逐渐开始聘请导购人员,2004年左右达到高潮,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也达到了高潮。但从2006年以来,中关村各电子卖场加紧治理“黑导购”,导购问题略有好转。

■导购和经销商靠什么挣钱?


    现在的IT市场竞争残酷,产品价格已经相当透明了,激烈竞争的市场留给电子卖场经销商的利润率已经很低了。
    据前述内部人士透露,导购拉来一名顾客后,不管顾客有没有购物,一般都能得到五元钱报酬。但事实上,一些不那么厚道的经销商还有一些多赚钱的绝招。
    绝招之一是“转型”销售。现在的很多消费者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来卖场之前就已经通过媒体或者各类渠道打听好了自己中意的某款产品的大致价格,如果经销商真的给该消费者出售该款产品,利润很低。于是不少导购和经销商用各种办法诱导消费者,让消费者相信他看中的那款产品并不好。另外的一款产品其实更好,如果消费者同意了,可能就要落入陷阱,因为消费者之前往往没有了解另一款产品的价格,最后很可能以高出正常价不少的价格购买了商家推荐的另一款产品。
    绝招之二是在配件价格上做手脚。买笔记本电脑可能需要配鼠标、电脑包、摄像头等,买数码相机要配存储卡、相机包等等,消费者往往没有详细了解这些配件的价格,于是就有可能最终以比较高的价格购买这些配件。
    一位经销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前述两大绝招虽然不道德,但其实并不违法,一些不法商家还有实际上违法的其他赚钱绝招,例如开具假发票欺骗消费者并偷逃税款,将水货(即不是通过正常手段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产品)和二手翻新货当作正品出售。这位人士提醒,为了将来售后服务方便,消费者一定要拿到发票,而且详细观察发票盖章公司是否与真正购物的公司名称一致。

■导购暴力化趋势得到遏制


    正在某电子卖场挑选货物的消费者王小姐对记者表示,现在一些购物场所实际上出现了导购暴力化的现象。她对自己几个月前在西单某商场的一次购物经历心有余悸,她说,那次有人向她推销化妆品不成,以恶毒的语言咒骂和威胁她,没想到到了中关村,又有类似的经历,虽然导购没有骂她或威胁她,但是说话的音调和口气也令她吓了一大跳。
    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魏姓大学生表示,他现在对中关村卖场的导购是无可奈何,只能避而远之,还好现在已经没有人堵住他的路向他推销了。
    前述某卖场内部人士对记者强调,在各大卖场的积极努力下,去年以来中关村的不良导购问题已经有所改善,导购暴力化趋势得到了遏制。
    据悉,中关村几家电子卖场不但先后出台了打击黑导购的措施,而且针对消费者反映较多的价格问题,先后推出了明码标价的措施,将来,不但中关村的电子产品有望明码标价,而且售后服务也有望得到保证。另据记者了解,明码标价的产品仍然在价格上留有一定的余地。(记者 邓华东)

注:本人新闻作品,原载于2007年5月16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姓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