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iPod Shuffle成为了笔者的第一款苹果产品,距今天已经有十年时间了。
十年前,国人的移动音乐设备大都还是以CD机、MD机以及各类MP3为主,然而在当时国人对于苹果产品的认知度并不高,因为除了姚明和侏儒明星维恩·特洛耶那则苹果Powerbook系列广告,国内媒体鲜有对于苹果产品的宣传。
直到2007年,苹果产品才真正意义上在国内大爆发,因为在这一年苹果发布了两款革命性产品——iPhone和Macbook Air。 在这之后的苹果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iPad、iPhone 4创造了业界难以超越的神话,同时也把苹果送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然而随着近两年创新的匮 乏,苹果新品一机难求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中关村里大大小小苹果专营店可谓是门可罗雀,但这都是创新贫瘠所引发的吗?
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总是要到卖场中走一走,如今距离苹果刚刚发布的新品已有两个月时间,按照以往的规律,此时中关村苹果各大专营店门口应该是最热闹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可以用凄凉来形容。
笔 者也特意向一家老牌苹果专营店负责人小闻了解情况,小闻表示:“最近一年苹果产品真心感觉有点后劲不足了,iPad一年也就年底时候卖的好一些,可能大家 为了送礼,其它时间出货量很低,Macbook一直就是不温不火,也就手机会稍微好一些,这与前两年的火爆景象大相径庭,本打算苹果新品能够带动一下市 场,现在来看太难。”
新Macbook——不太符合国情
作为资深苹果经销商的小闻为何对于苹果新品如此没有信心?他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新Macbook在国内肯定不好卖,因为不太符合中国国情。小闻表示:“新Macbook这么轻薄的机身应该符合高端商务人士的口味,但据其了解,国内高端商务人士绝大多数还是会选择ThinkPad、惠普或者是戴尔旗下的产品,甚少会选择Macbook,一来是系统的应用习惯,二来Macbook这种时尚的外观不太适合严肃的商务场合。”
在国内高端商务人士还是钟情于ThinkPad(图片来源:nipic)
既 然国内那些高端商务人士为新Macbook买单的几率会很低,喜欢尝鲜的学生市场如何呢?答案还是NO,小闻认为:“虽然现在学生群体的选购预算相比以前 大幅提升,源于家长更舍得花钱了,iPhone 6刚出的时候,家长带着孩子来买的不在少数,但学生是最钟情于电子游戏的群体,关键是笔记本没有随身携带的必要,无法满足虚荣心,所以新Macbook与学生人群的整个状态都是偏离的,这不是钱的问题,最庞大的两大消费人群都把握不住,新Macbook在国内怎么能好卖。”?
Apple Watch——出货慢是最大败笔
经营了十年苹果产品,小闻说最令他充满期待的只有iPhone、iPad和刚刚推出的Apple Watch,因为它们的的确确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但小闻表示Apple Watch注定要比前两者遭遇更多困难,而这个困难源于苹果驾轻就熟的饥饿营销。
Apple Watch出货慢成最大败笔(图片来源:bing)
小 闻认为:“在Apple Watch上玩饥饿营销导致出货量很慢,这会让苹果损失大量潜在的购买人群,因为很多购买苹果产品的人都是冲动消费,或者喜欢尝 鲜,但到店里询问发现没货,到货时间也未知,就会有失落感,而等待的时间里这部分消费群体会去搜集各类有关Apple Watch的信息,这会让他们趋于 理性,趋于理性的结果是会认为Apple Watch并不是特别值得购买,最起码第一代产品是这样,毕竟的确有很多的不成熟地方,而且 Apple Watch能干的iPhone也能干,这与当初iPhone、iPad颠覆产业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苹果每每推出新品,尤其是全新品类,大家或许已经习惯于专卖门口的蛇形长队以及操着各地口音的黄牛群体,但此次苹果新品上市你能感受到的只有两个字——冷清。没有长长的队伍,黄牛也是形单影只,你已经很难听到那句熟悉的“卖不卖”,这源于消费者对于近两年难得有看点的苹果新品却并不那么感冒,毕竟新Macbook搭配了期待已久的视网膜屏幕,Apple Watch也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用创新或者说革命性来作为苹果新品的标签也并不为过,然而根据笔者了解肯为苹果新品掏钱的消费者并不多。
此次苹果新品发售你很难再看到图中的景象(图片来源:bing)
先来说说新Macbook, 除了上述资深苹果经销商小闻所说的“不太符合国情”之外,在笔者来看新Macbook不太好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消费者对于苹果未来策略不明朗,以 至于不想当这个小白鼠。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很多人看来,新Macbook的外观就如同iPad加个键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业内评论都认为新Macbook 屏幕在未来一定会加入触控功能,甚至会演变为2合1形态(笔者支持此论调),而且苹果推出超大尺寸iPad(12.9吋)的传言基本已经坐实,这使得消费 者很难看清苹果未来究竟想干什么,因此等等再看成为了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
消费者还无法摸清新Macbook的更新频率(图片来源:wordpress)
除 了策略不明朗,消费者还无法摸清新Macbook的更新频率,因此无法得出究竟什么节点出手选购最为合适。比如iPhone基本上是一年一更新,以至于如 果你预算并不是那么充足,可以选择在新一代产品推出后去购买上一代产品,不过iPad从新品推出到第一次大幅度降价就要久一些,大概要两年半的时间,因为 iPad并不是一年一更新的。
摸不清更新频率就无法预知究竟什么时候出手才最合适(图片来源:wordpress)
对于Apple Watch,笔者不想去探讨未来如何如何,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多人总是想iPad获得了极大成功,Apple Watch没有理由不如此,毕竟两者都是看起来堪称革命性的产品,但两者有一个关键点是不尽相同的,你很多时候可以扔下手中的笔记本带上iPad,不过基本上没有人会扔下手机只带上Apple Watch,因为Apple Watch定位为iPhone的增强配件,所以能独立完成的工作并不多,这就会引发出一个问题,同时带上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呢?
为什么Macbook Air 名气更大,但在国内出货最好的Mac系列产品却是Macbook Pro和iMac呢?除了性能因素外,很大原因源自于Macbook Air这几年一直 都不是很安分,光是视网膜就持续让大众在希望和失望间游走。反观Macbook Pro和iMac,不靠噱头一直跟着英特尔步伐走,踏踏实实卖产品。总是想来点噱头的Macbook Air会让大众产生一个假象,那就是接下来还会有大的更新,还是等等再出手吧,而新Macbook又给苹果挖了一个大坑,因为视网膜并没有出现在Macbook Air身上,而是促成了一个全新系列的诞生,这更会让消费者认为产品还并不完善不能急于出手。
Apple Watch如今还不完善 它还需要依靠iPhone 无法成为一款独立设备(图片来源:fr)
而 且历史上,苹果第一代产品不完善甚至是有缺陷的事例并不少见,比如第一代iPhone连App Store都没有,甚至不能复制粘贴文本。最关键的是整体 服务质量十分不稳定,连苹果高层都认为,iPhone刚问世时有很多缺陷,直到一年后3G版iPhone发售时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品。
新 Macbook的缺陷在于概念上的不完善,而Apple Watch的缺陷就完全是物理性质的了,作为苹果的最新产品,Apple Watch的GPS功 能和数据连接完全依靠iPhone,单独佩戴时只比普通手表略有型而已。不难想象,未来的新款Apple Watch应该可以独立工作,成为一款真正的革 命性产品,而不只是一件饰品,在成为一款真正革命性产品前,有多少人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呢?
以上三点笔者认为已经足够说明苹果新品在中关村已经魔力不再的原因,然而对于村里大大小小的经销商来说,生意还要继续做下去,因此赚钱是第一要义,而如今中关村里的苹果商家还如何赚钱呢?大卖家——紧抓电商和配件
面 对价格愈发透明、电商挑战以及店面愈发稀少的人群,中关村里很多苹果商家都在思考着转型,笔者也采访到了中关村里一家经营苹果品牌多年的授权商家,据这家 店铺主管王兴(化名)介绍,他们在两年前就成立了网销部,专做淘宝商城,而实际上淘宝商城对于像苹果主流产品销量的贡献率并不大,不过淘宝商城对于公司的 利润贡献率却达到了40%,而这一大部分利润来自线上苹果配件的销售。”
硬件后劲不足 很多苹果商家已经开始布局转型
由 于淘宝商城的管控异常严格,所以打着水货标签的苹果产品在淘宝商城中是见不到的,基本上所卖的都是行货,因此其价格优势显然不如淘宝集市,但苹果配件由于 品牌鱼龙混杂,只要品牌有注册就没有问题,无所谓大牌不大牌,既然不是所谓的大牌,其成本就相当的低,由于价格没有统一标准,所以配件的水分还是相当之大 的,这就是苹果配件生意能够贡献如此高利润率的原因,王兴如是说。
小卖家——沾染灰色地带
然而一些小卖家由于盘子不够大,又不想再过多的投入进行转型,以至于就做起了大家都并不太陌生的生意——翻新,不过翻新的一体化流程可能大家并不熟悉。
具体细节是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回收苹果产品,回收价格根据品相、配件是否齐全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只会回收iPhone、iPad和Macbook系列产品,不过如果外观有磨损或者之前进行过维修,那回收的价格就会大打折扣。
当 然,回收仅仅是第一道工序,在从各种渠道回收完之后,这些不同品相甚至是无法正常工作的二手苹果产品会被运往南方的山寨小作坊里进行换件翻新,而这些被更 换下来的原装配件则用来生产他们自己贴牌的产品或者是卖给较大规模的山寨厂商,所以就算是收购来的“苹果尸体”也没关系,因为每家都有一到两名技术人员, 他们对苹果硬件和软件都非常了解,以至于几乎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 “回炉”之后,再经过二次包装,这些曾经的二手货又可以被当做新品出售。以1500元收购一台iPhone为例,扣除翻新过程中的配件更新、人工费、包装 费以及运输费后,每台可以净赚500元——1000元,而正规的行货硬件产品如今来说每台只有最多不过300元的利润,这看起来也的确是个“好生意”。
写在最后:
178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市值达到7381亿美元,接近微软、阿里巴巴和Facebook这三家IT巨头的总和,从十几年前无人问津的“烂苹果”,到今天能够傲视群雄,苹果依靠着乔布斯偏执式的创新取得了成功。
当然,没有一家功能能够永远远离麻烦,就算苹果也不例外,在无比光鲜的外表下面,也蕴藏着一丝危机。比如创新危机、大量高管出走以及大家对于苹果新品已经不再那么期待,都让苹果这家巨无霸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你不得不说Apple Watch或许代表着未来,但如今的确是问题连连,同时,苹果的火爆和封闭在国内创造了一条无比庞大的底下产业链,而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正是这条灰色产业链的补给者。
3月9日凌晨有多少人端坐在电脑前!相信一定不在少数,这一切都源于远在大洋彼岸那场苹果发布会,我的果粉同事在发布会一结束就奋笔疾书了一篇文章——《三大槽点一个对策 新MacBook产品解析》,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拜读一下。新Macbook是苹果对于最新超轻薄笔记本的称谓,万众期待的视网膜屏终于被用在了苹果最轻薄的移动PC上,但诉求被满足大众的声音却呈现一边倒的局面——认为新Macbook是一款坑人的产品,无论续航、轻薄都算不上NO.1,性能上被诟病为是一款上网本,但新Macbook入门版的价格却比Macbook Air入门版价格贵了3000元。
唯一的新鲜感似乎仅剩下12英寸的尺寸和视网膜了,面对广大网友的疑问和不满情绪,笔者有必要告诉您实际上新Macbook仅仅是苹果对于未来的探路石,它的推出有更多战略层面的意义,下面我们就通过对网友各种问题的解答中逐步深入来探讨苹果的2合1战略。
“12 英寸视网膜屏幕Macbook Air”——这是大众在期待阶段的普遍叫法,然而在苹果发布会上我们的确没有看到“Air”这个代表着极致轻薄的标志性词 汇,但你所期待的关键词却一个都没少——12英寸、视网膜屏幕以及极致轻薄的外观,这个结果让很多网友生疑,新Macbook到底是不是 Macbook Air的替代品?
当年拥有“小白”外号的Macbook(图片来源:wordpress)
如 果你从轻薄程度和尺寸上来判断很容易产生这个误区,但如果从命名上来看,缺少Air后缀,而且Macbook系列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算个是新人,还记得 那个被称之为小白的Macbook吗,虽然Macbook系列在2011年已经停产,但仅仅出现Macbook这个词汇,就算加个New你似乎也很难和极 致轻薄画上等号,而在笔者来看苹果之所以以新Macbook命名应该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既要发扬企业文化宣扬的极简理念,又不能带上Air后缀,也着实难 为刚刚出柜不久的库克了。
略 显歧义的名字的确会让消费者充满着疑问,就像上述网友所问“新Macbook到底是Air的替代品还是Pro的入门级”,实际上确切的答案是都不是,最好 的验证方法就是你点开苹果官网会发现,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都进行了更新,由此可见虽然轻薄且价高但新Macbook是以单一 品类存在的,它不属于苹果已知的任何产品线。
毫无疑问新Macbook的推出让苹果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移动PC产品线,这其中包括新Macbook,11、13英寸Macbook Air,Macbook Pro以及13、15英寸的视网膜Macbook Pro,虽然不及Apple Watch那般考验着你学生时代的语文背诵功底,但要清晰的分类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都进行了更新 可见新Macbook是作为独立产品线存在的
从 直观的产品线布局来看,你会发现新Macbook前后受夹定位十分尴尬,与Macbook Air的定位十分接近,区别之处仅仅在于CPU、RAM和屏 幕,新Macbook性能偏弱,但却有视网膜屏幕保驾护航,不过Macbook Air起售价却低了足足有3000元。而新Macbook 9288元的 起售价格与Retina MacBook Pro完全一致,前者赢在轻薄和续航,而后者则赢在性能。
你会认为新Macbook有些搅局者的意味,因为无论与Macbook Air还是Macbook Pro相比它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导致的结果是让消费者很难选择,而这与苹果近些年来所做的填补工作大相径庭,比如iPad填补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空白,iPad Mini填补了智能手机和传统尺寸平板之间的空白,但你很难得出新Macbook到底填补了什么空白!
苹 果绝不会干这种自打脸的事,精细化的产品策略决定了它要为每一款产品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但以如今的形态你很难将新Macbook归类,以至于 在笔者来看,新Macbook系列在未来一定会改变产品形态,最可能的发展方向就是触控2合1,因为这是未来移动PC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苹果迄今为止没 有涉及的领域,新Macbook只有和2合1紧密结合才能散发出填补空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