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渠道 > 正文

中关村的另类孵化器

日期:2012-08-15  来源:民商
[字体: ]

 不管他的未来发展怎么样,也不在乎它是不是伟大的公司,能够改变他们的轨迹就是“创业咖啡”存在的价值。

  中关村的另类孵化器

  26 岁的娜娜,32 岁从英国回国的PT,28 岁的沈阳小伙“小沈阳”,25 岁的刘艳,都是从泡在车库咖啡里找到在北京工作机会的。

  其实这样的实例在中关村很多。

  在中关村的圈子里,有两家咖啡馆大有名气,一家叫3W COFFER.COM,另一家叫车库咖啡。

  3W,落座在中关村彩和坊路立方庭大厦一层南侧。在北京这样的商业都市很少能见到的一景是:一层东西南北四面的商户中,正常营业的不到五家,“8 元/ 平”

  与“对面就是微软”的招租广告同时出现在沾满灰尘的落地玻璃上。热闹的3W显得很另类,落地门窗上涂鸦着彩色的各大互联网公司搞怪LOGO,透露着张扬。招牌上写着:3W,这就是互联网的圈子。

  车库,扎身在彩和坊路和苏州街中间的一条小街上。来者,须从一层的宾馆大门进入,穿过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楼梯一层间隔悬挂着整齐的小广告牌,有关微拍、云主机、技术开发区……进到里面,车库的面积目测大概是3W 的两倍以上。

  但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车库的招牌并不好找。悬挂在宾馆招牌左上方的二楼,深蓝地白色字大小两行“创业之路 车库咖啡”,字体旁边是一个房子的LOGO。

  这两家咖啡馆的特别之处是,他们的名气并非来自咖啡。

  聊项目的咖啡馆

  “开发团队求包养”,“请大家多多关照”,这份来自大连开发团队找投资的广告,同时出现在了两家咖啡馆的张贴墙上。

  地理位置上,两家咖啡馆之间的距离步行不超过十分钟,周边是诸多中国互联网大牛公司云集的地方,新浪、腾讯、微软皆聚集于此。

  在两家店里的显著位置,都设置了一块不大的张贴墙,客人们可以在此密密麻麻地张贴各种广告,手抄的、打印的,中文的、英文的,甚至繁体字,有的在找项目、有的找钱、有的找技术……招募广告中行业术语频频,有几份同样的广告都出现在了两家店的张贴墙上,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大圈子——互联网的圈子、创业的圈子。

  进入到中间,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旁边聊的都是这类话题:“有项目吗?要是项目好,可以给你写报告。”“你要能过来我们很高兴,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团队几个人?什么模式?”

  在这里,只要点上一杯咖啡,便可坐上一天。3W 创始人之一马德龙见到记者便开玩笑说:“多喝点,不过自己埋单。”

  来这里的人,不管投资者,还是技术团队,都要自己埋单,而信息服务是免费的。马德龙眼里,3W 是个很私人的俱乐部,同时又是个很开放的交流平台。

  车库门口的提示牌上,粉笔手工字体提醒:记得到前台先点单哦!提起车库,圈里人对其提供的“自用办公室”赞赏有加。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大长桌,几把椅子,宽带还有饮用水。不过这对早期团队来说,非常受用。

  在车库遇到的北京某翻译软件公司品牌营销经理洪女士说,早期团队大多四五个人,在这里点几杯咖啡可以工作一天,成本六十几块,电费、水费、宽带费、打扫卫生的费用都省掉了,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

  不过,更多来这里的人是奔着这张关系网来的。车库创始人之一魏峥自夸说,要改善网络有华为提供,需要电子设备有厂商送来,要开发工具有微软提供,需要服务器阿里云就提供。他们每天更新的数据库就是一张由上万条个人信息编织的人脉网。

  车库创始人魏峥给记者讲,车库营造的人脉网超越了facebook 等推崇的几步理论,做到让所有人在自然状态下建立关系。“吃个饭,说个话,打个球,通过参加车库活动建立的这种联系是紧密可信的,解决了创业、商业上很多不信任的问题。这是车库的价值。”

  3W 自称股东会由近两百名互联网高端人士构成。在股东长长的名单上,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迅雷副董事长程浩、腾讯副总裁刘春宁等入编在册。这张关系网帮创业者找钱、帮投资者找项目,让创业想法开花结果。

  互联网的圈子

  周四,是3W 创始人之一马德龙“接待”项目的专用时间,不停歇地穿梭于桌与桌之间,握手、交谈、换名片,介绍客人互相认识……

  黄瑞是北京某科技公司市场部经理,智能点菜终端是这次他来3W 带着的项目。蓝色封皮的项目书和技术成品在他和马德龙之间不断传来传去,“想融资多少?”“优势是什么?”各种“行话”围绕项目展开着。

  马德龙要做的事情就是对络绎不绝的客人们带来的纷繁复杂的项目进行筛选,最后遴选出四到五个项目,安排时间与相关的投资人面对面交流。包括马德龙在内的三位创始人曾经都就职于著名互联网公司,这让他有了对项目进行筛选的“资质”。

  “把不靠谱的剔除掉。”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开口就要融资2000 万;或者开口就是声称掌握了大牛技术,能打败腾讯、百度……这种情况下,他通常会“赶走”——“哥们儿这里没有合适你的。”

  黄瑞说,团队的技术在传统融资渠道已经找到了资金,但他的团队更理想的方案是“资金+ 思路”的投资方入驻,这也是他把项目带到3W 来的原因。他觉得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3W 的模式比传统融资渠道更好一些。“技术上的事情要是拿出去跟其他行业的人谈,很难说明白是个什么东西。”这里开放,而且都是懂技术的人,交流起来很方便。

  “我最期望的是创业者来这里能主动跟我说,哥们儿我有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马德龙说,初来3W,只要找到他就行。

  在黄瑞看来,另一个好处是,在这里最后达成的结果可能更多一些。不光是有成或不成两种结局,开放的交流环境会对团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也将更了解互联网行业的未来。

  不过,黄瑞也有自己的担心,这样的公共投资平台能否保证创业团队的商业秘密,在公开场合谈项目,他能把旁边人的项目听个大概,估计别人也能听懂他的模式。出于这点考虑,早知道3W 这个平台,但他没有轻易进入。这是他第三次来,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静观其变。

  一周的其他时间,马德龙的团队会在3W 举办成长沙龙、小型见面会、下午茶等活动,差不多每天都会有,这些活动会让创业者成长更快。

  有时候遇到好的项目,马德龙坦言“会有心动”,想自己直接投资,但最后还是按捺了下来。3W 定位就是“串联”的作用,“必须保持一定的定力,看到好的项目我自己拿了,投资人就不会来了。做平台就要有平台的样子,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诱惑要挡得住。”

  马德龙说,3 W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养用户”。“帮创业者找钱,帮投资者找项目,这个基础搭建好之后,在上面衍生其他的可能类,寻找更加稳定的创业模式。基础是所有互联网人多愿意来。”未来的方向不是通过对接赚钱,投资好的项目是可能的方向。

  咖啡馆里的创业帮

  车库创始人魏峥和苏菂都不喜欢外界对车库的定义,他们眼中的车库不只是针对互联网,只要跟创业相关,都会提供服务。魏峥直言,3W 是互联网的圈子,车库是一个以创业为主体的咖啡馆,“就像猫餐厅一定是喜欢猫的一圈人在这里聚集,车库就是喜欢创业的人聚集的地方,垂直在早期创业这块。”

  “这会让我很爽!”魏峥说,他们没有宏图大志,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玩的地方、交朋友的地方,在这里大家要讲信用,口头承诺的事情就要办到。在更远的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希望有公司上市,而这些公司早期得到了车库的帮助,这就是车库的价值。

  “融资也不重要。”“苏老师”信手拈来车库的很多往事。有一个团队做移动互联网产品,三个月开发完成主要产品,但产品上线后和公司领导闹翻,团队被净身出户。然而,回首看自己做的用户界面,留了几十页评论,都在骂产品播放不了。“苏老师”看来,对于创业者而言,有比资金到位、服务器到位更重要的事情。

  入驻车库办公的第一个团队,四个人、3 万元启动资金,为了省钱团队天天从东坝200 元每月的出租屋赶到车库办公,31天不休。“我们第一个月开业他也不点单,后来实在无奈了就说‘怎么办啊,要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打算怎么办啊?’”找投资,没投资了就撤,资金能撑三个多月,想要15 万的投资。车库的关系找了一个投资人,之后第二个产品上线成功,卖了几百万,团队发展到十几人,整个团队成员的命运发生了重要改变。

  “我不在乎他未来发展怎么样,也不在乎它是不是伟大的公司,哪怕能帮助十个人,或者二十个人,能够改变他们的轨迹,就是车库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一种精神存在。有更多的人帮助别人去改变,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因你而产生改变,这就是价值。”

  在车库的另一个团队创业支撑三年没钱了,心灰意冷要回珠海。走之前碰到了在车库认识的圈子里的人,一顿晚饭后承诺五万块钱,不要任何回报,不要股份,只为了让团队不要离开北京。

  “这五万块钱没花,就存在银行里。

  无论这个团队最后是否成功,这件事情发生了,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投资的意义。这是投资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是创业团队之间的互助,当你有这么一帮人围着你或者大家相互帮助的时候,创业成功率一定会更高。”

  “苏老师”说,车库是在聚集创业精神、创业环境。“现在都在关注获得投资团队,没有好的土壤,光关注参天大树有什么用,改变土壤才是重要的。团队发展得好,即便没有获得融资也是很好的团队。靠投资永远只能负责百分之五甚至更低的企业成长,应该更关注创业环境和土壤,让创业者靠自己进入到百分之五的序列。”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